pcba加工价格到底怎么算?先弄清这五个变量
很多采购第一次拿到报价单都会疑惑:为什么同一块板子,不同工厂价差能到30%?答案藏在以下五个变量里。

1. 板材类型与层数
FR-4常规板与高频Rogers的成本差距可达5~8倍;四层板比双面板每平米贵120~150元,层数每增加两层,钻孔与压合时间各增20%。
2. 元件封装密度
01005封装比0603贴装费高0.008元/点,BGA pitch<0.4mm需加收激光开孔费0.3元/孔。一张8cm×8cm主板若布满0.3mm pitch BGA,光开孔费就破百元。
3. 测试项目深度
基础ICT测试≈0.03元/节点,若追加AOI+X-ray,费用直接翻倍;汽车级板还要做-40~125℃高低温循环,每循环8小时收费300元。
4. 订单批量阶梯
打样10片以内工程费固定800元;100片起工程费可摊薄至8元/片;过万片后贴片费从0.015元/点降至0.006元/点。
5. 加急通道溢价
常规交期5天,48小时加急费上浮50%,24小时再加30%,且需满足“单面贴装≤80种料”的硬门槛。

pcba打样哪家靠谱?用“四维评分表”一眼筛出真工厂
网上广告都说自己“军工级品质”,实际如何验证?把以下四个维度做成Excel打分,90分以上再谈合作。
维度A:资质与案例
- 是否具备IATF16949+ISO13485双体系?医疗/车规订单强制要求。
- 官网能否下载到真实客户案例PDF,而非模糊logo墙。
- 询问“能否提供Bosch/华为供应商代码”,10秒内答不上来直接淘汰。
维度B:设备与产能
现场审核时直奔SMT车间,数这三类机器:
- 贴片机型号:至少2条西门子D4i或松下NPM-W,低于此配置无法稳定贴01005。
- SPI/AOI品牌:必须是Koh Young+Mirtec组合,其他组合漏检率高出3倍。
- X-ray:看有无3D CT功能,没有则无法检测BGA虚焊。
维度C:报价透明度
靠谱工厂会把“工程费+钢网费+贴片费+测试费”拆成四栏,每栏备注计算公式。遇到只给一个总价的,八成埋了隐性加急费。
维度D:售后响应
模拟售后场景:发邮件说“某批次出现0.5%不良”,2小时内必须收到8D报告框架,24小时内给出FA失效分析照片。做不到就别谈长期。
实战:如何用Excel三分钟算出真实加工费
把下面这张表复制到Excel,填入自家数据即可。

| 项目 | 公式 | 示例数值 |
|---|---|---|
| 板材费 | 面积×单价×层数系数 | 0.01㎡×300×1.5=4.5元 |
| 贴片费 | 总点数×单价 | 800点×0.01=8元 |
| 测试费 | 节点数×0.03 | 200×0.03=6元 |
| 工程费 | 固定值/批量 | 800/100=8元 |
| 加急费 | (板材+贴片+测试)×50% | (4.5+8+6)×0.5=9.25元 |
| 合计 | 以上求和 | 35.75元/片 |
常见坑点答疑:为什么你算的价和工厂报价总差20%
Q:明明按公式算30元,工厂却报36元?
A:漏算钢网阶梯价。0.12mm厚钢网常规价120元/张,若板子有0.25mm pitch BGA,需换电铸钢网350元/张,且打样只免1张,改版另算。
Q:BOM里全是常规料,为什么还被收“稀缺料附加费”?
A:检查“订货量/最小包装”比例。某MCU最小包装3000pcs,你只需50pcs,工厂需拆盘,收拆盘费50元/项。
Q:报价单里“物流费”高达200元合理吗?
A:看是否顺丰冷链。医疗板需2~8℃运输,华南到华北首重25元/kg,一块1.2kg的板子加冰袋确实要200元,普通快递则30元搞定。
2024年最新行情:哪些区域正在降价
根据Q1供应商大会数据:
- 苏州昆山:高端产能释放,汽车板贴片费下调8%。
- 深圳宝安:中小厂价格战,打样工程费从800杀到500。
- 成都双流:政府补贴物流,跨省冷链运费补贴30%。
但注意:低于成本价的工厂往往通过“减料”回血,比如用国产锡膏替代千住,短期看不出,半年后虚焊率飙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