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业前景怎么样_精酿啤酒如何突围

新网编辑 23 0

啤酒行业整体现状:量稳价升的新周期

过去五年,中国啤酒产量连续下滑,但销售额却逆势增长,这说明行业已从“规模战”进入“价值战”。

啤酒行业前景怎么样_精酿啤酒如何突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约3560万千升,同比微降0.8%,但收入突破1900亿元,同比增长6.4%。
  • 吨酒价格从2018年的3800元提升到2023年的5340元,高端化成为唯一增长引擎

谁在主导高端化?五大巨头的“暗战”

华润、百威、青岛、燕京、嘉士伯五家合计市占率超75%,却用不同路径抢占高端:

  1. 华润:SuperX+喜力双品牌,渠道下沉到县级夜场。
  2. 百威:科罗娜+福佳白瞄准女性与轻饮场景,电商占比达28%。
  3. 青岛:白啤+皮尔森切入餐饮连锁,毛利率高出经典款15个百分点。
  4. 燕京:U8单品三年破40万吨,靠“小度酒大滋味”切中微醺需求。
  5. 嘉士伯>: 乌苏+1664组合,用“夺命大乌苏”话题撬动Z世代社交裂变。

精酿啤酒如何突围?先回答三个灵魂拷问

Q1:精酿赛道到底有多大?

2023年中国精酿消费量约95万千升,仅占啤酒总量2.7%,但年复合增速达25%,预计2026年突破200万千升

Q2:消费者为何愿意多花3倍价钱?

调研显示,风味复杂度(76%)、原料可视化(68%)、社交货币属性(54%)是三大购买动机。

Q3:突围路径只有“开店”吗?

并非如此,三种模式已被验证:

  • 厂店合一:拳击猫、京A通过前店后厂把体验做成溢价,单店毛利可达65%。
  • 罐装零售:熊猫精酿、高大师用易拉罐切入便利店,复购率比鲜啤高2.3倍。
  • 订阅制:TasteRoom每月配送6款新品,客单价稳定在280元,退订率低于8%。

供应链暗礁:麦芽、啤酒花、易拉罐谁在卡脖子?

2023年进口麦芽价格同比上涨32%,欧洲啤酒花减产30%,导致:

啤酒行业前景怎么样_精酿啤酒如何突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小型精酿厂被迫改用国产麦芽,风味稳定性下降。
  2. 易拉罐供应被巨头锁价,中小品牌交货周期从30天拉长到60天。
  3. 破局方案:与甘肃、江苏本地麦芽厂签订三年长协,同时用玻璃瓶+皇冠盖回归复古包装,成本反降12%。

渠道变局:从“得餐饮者得天下”到“得社群者得未来”

传统餐饮渠道占比从2018年的63%降至2023年的48%,私域团购、露营、小酒馆成为新三大场景:

  • 私域团购:泰山原浆用“7天鲜活”概念,通过3000个社区团长做到年销5亿元。
  • 露营场景:盒马与牛啤堂联名推出2L袋装IPA,露营季销量暴涨400%。
  • 小酒馆:海伦司卖不动平价工业啤后,引入赤耳、气泡实验室等精酿SKU,客单价从65元提升到89元。

政策风向:碳排放与酒驾双重红线下的生存指南

2025年啤酒行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每千升碳排放需控制在45kg以下,头部酒厂已提前布局:

  1. 百威佛山工厂用沼气替代30%天然气,单吨碳排放降低22%。
  2. 青岛啤酒在西安试点“光伏+储能”,绿电占比达40%。
  3. 精酿厂可通过购买“碳汇+轻量化瓶型”组合,单瓶成本仅增加0.08元。

未来三年机会清单:从“小而美”到“专而精”

想入局?先锁定这三个细分切口:

  • 低醇精酿:≤3%vol的社交型产品,女性市场缺口达40亿元。
  • 茶啤融合:鸭屎香、龙井小麦等创新口味在电商搜索量年增180%。
  • 区域文化IP:用方言命名、地标插画做限定款,如“成都安逸皮尔森”首批5000箱72小时售罄。

写在最后:别做下一个“被巨头收购的精酿”

精酿的护城河从来不是规模,而是风味记忆+社群认同。当资本敲门时,先问自己:消费者记住的是你的酒,还是你的故事?

啤酒行业前景怎么样_精酿啤酒如何突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