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铝行业到底处在什么阶段?
如果把全球工业金属比作一条赛道,电解铝正处于“产能出清与绿色转型”的交汇口。2023年全球电解铝产量约6900万吨,中国独占58%,但国内表观消费增速已从“十三五”期间的7%回落至2%左右,行业进入存量博弈。与此同时,欧洲因能源危机减产近140万吨,中东、东南亚低成本区域加速扩产,全球贸易流正在重塑。

电解铝生产成本怎么算?
业内通行的“四段式”成本模型把总成本拆成四块:
- 电力成本:吨铝耗电13500kWh,电价每涨0.1元/度,成本抬升1350元。
- 氧化铝:单耗1.93吨,价格每波动100元,成本变动193元。
- 预焙阳极:单耗0.45吨,受石油焦价格影响大。
- 制造+人工+折旧:通常锁定在1500~2200元/吨区间。
以2024年5月华东数据为例:
电价0.45元/kWh、氧化铝2900元/吨、阳极4200元/吨,完全成本约16200元/吨;若自备电厂且氧化铝长协价低200元,成本可压到15000元以下,差距立竿见影。
为什么电力价格是决定生死的变量?
电解铝被戏称为“固体电力”,电力占比高达40%。
- 云南水电丰枯价差可达0.2元/度,对应2700元/吨成本波动。
- 欧洲天然气危机期间,德国瞬时电价突破0.8欧元/kWh,当地铝厂全部停摆。
- 中国“阶梯电价+能耗双控”政策下,高耗能企业被额外加价0.1~0.3元/度,直接挤出边际产能。
因此,“追着便宜电跑”成为行业迁徙主线:四川、云南雨季满产,枯水期转往新疆、内蒙低电价区域。
---碳关税会让中国电解铝失去竞争力吗?
欧盟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2026年全面实施后,出口欧洲的铝材需购买碳凭证。按当前欧洲碳价70欧元/吨CO₂计算:

- 吨铝排放16吨CO₂,新增成本约1120欧元,折合人民币8600元。
- 中国电解铝平均排放强度比欧洲高30%,劣势明显。
但国内企业已启动三条防线:
1. 绿电铝:云南、四川水电铝贴上“零碳”标签,溢价300~500元/吨;
2. 再生铝:单吨排放仅为原铝的5%,2030年占比有望从20%提到30%;
3. 碳捕捉:魏桥、中铝在山东试点二氧化碳制甲醇,降低排放同时创收。
下游需求还有哪些增量空间?
传统建筑型材增速放缓,但新能源用铝正在打开天花板:
- 光伏边框+支架:每GW装机耗铝1.1万吨,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用铝或达400万吨。
- 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铝量从燃油车的180kg提升到220kg,2030年全球新能源车耗铝或超1000万吨。
- 特高压:一条±800kV线路耗铝导线5.6万吨,国网“十四五”规划新增线路带动铝需求约200万吨。
简言之,“旧引擎减速,新引擎接力”,整体需求仍有望维持年均3%的温和增长。
---投资电解铝板块看什么指标?
二级市场跟踪电解铝企业,最关键是“三率”:
- 自备电比例:超过70%的企业在电价上涨周期中盈利弹性最大。
- 绿电占比:拥有水电或光伏直供产能的公司可获得出口溢价。
- 成本分位:处于行业成本曲线前25%的产能,即使铝价跌至16000元/吨仍能盈利。
以A股某龙头为例,其云南90万吨水电铝完全成本15000元/吨,较行业平均低1200元,吨铝净利对铝价每上涨1000元,EPS增厚0.35元,弹性显著。

未来三年价格中枢会落在哪里?
供需平衡表显示:
- 2024~2026年全球电解铝产能年均增速2.1%,低于需求增速2.8%。
- 中国4500万吨产能天花板临近,新增项目必须“等量或减量置换”。
- 全球库存天数已从2020年的45天降至2023年的28天,处于历史低位。
综合成本支撑与缺口预期,沪铝主力合约价格中枢大概率维持在18500~20000元/吨区间,极端天气或能源冲击可能上探22000元。
---中小企业如何活下去?
面对巨头挤压与碳成本上升,中小厂有三条活路:
- 柔性生产:枯水期主动停槽,把电力指标卖给数据中心,赚取价差。
- 精深加工:向下游延伸做光伏边框、汽车铝板,吨加工费从200元提升到1500元。
- 区域协同:与再生铝企业合作,利用废铝保级还原技术,降低碳排放同时节省氧化铝费用。
一句话,“做大规模不如做深链条”,在细分赛道里找到不可替代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