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链到底包含哪些环节?
从矿山到车轮,新能源产业链远比想象更长。上游资源—中游制造—下游应用—后市场服务四条主线环环相扣,任何一环波动都会传导至终端价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游资源:谁在掌控锂、镍、钴的定价权?
核心疑问:锂价还能回到历史高点吗?
答案:短期看库存,长期看资源集中度。全球70%锂矿产能掌握在Albemarle、SQM、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四家手里,扩产节奏决定价格天花板。镍则因印尼红土镍矿出口禁令,让华友钴业、格林美的湿法冶炼项目获得超额利润。
- 盐湖提锂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对矿石提锂形成压制
- 磷酸铁锂去钴化趋势削弱钴需求,但军工高温合金仍托底钴价
中游制造:电池、电机、电控的护城河在哪?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之争何时终结?
三元vs铁锂的争论本质是能量密度与成本的博弈。2023年宁德时代推出的M3P电池将磷酸锰铁锂电压平台提升至4.1V,续航突破700km,标志着化学体系改良比结构创新更具性价比。
电机电控:为什么车企开始自研?
特斯拉扁线电机效率达97%,而第三方供应商普遍在94%。当800V高压平台成为标配,车企发现碳化硅模块占整车成本8%,自研可节省15%采购费用。
---下游应用:储能赛道会比电动车更赚钱?
核心疑问:储能电池毛利率为什么能长期维持20%以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答案:电力现货市场价差扩大。以山东为例,2023年峰谷价差达1.2元/kWh,储能电站每日两充两放IRR超12%。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储能版循环寿命突破万次,度电成本降至0.5元。
- 美国IRA法案提供30%投资税收抵免,刺激本土储能装机
- 国内强制配储政策转向容量补偿,盈利模式更清晰
后市场服务:电池回收这门生意有多大?
2025年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将达78万吨,其中62%为磷酸铁锂。格林美通过定向循环技术将镍钴回收率提升至99.5%,每吨废料可提取0.8吨碳酸锂,相当于减少8吨原矿开采。
---未来五年哪些环节最具爆发力?
| 细分领域 | 2023市场规模 | 2028预测规模 | 年复合增长率 |
|---|---|---|---|
| 钠离子电池 | 3GWh | 120GWh | 89% |
| 固态电解质 | 0.2亿美元 | 8亿美元 | 110% |
| 虚拟电厂 | 50亿元 | 800亿元 | 75% |
投资者如何避开新能源产业链的坑?
警惕三大陷阱:
- 技术迭代陷阱:TOPCon电池刚量产,HJT+钙钛矿叠层效率已突破30%
- 产能过剩陷阱:2023年全球锂电规划产能超4TWh,实际需求仅1.2TWh
- 政策退坡陷阱:欧洲碳关税2026年全面实施,高碳排放电池将被征收65欧元/吨CO₂附加成本
写在最后
新能源产业链的价值锚点正在从资源稀缺性转向技术稀缺性。当钠离子电池成本降至0.3元/Wh,当光伏制氢度电成本低于0.15元,整个产业将迎来二次成长曲线。现在需要做的,是找到那些能把实验室数据变成量产良率的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