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铝市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6年,全球原铝产量约5,890万吨,同比增长4.8%,而同期消费增速仅3.9%。供需缺口由2015年的短缺45万吨转为过剩110万吨。中国贡献了全球增量的62%,但出口却遭遇14起反倾销调查,导致库存从年初的320万吨飙升至年末的520万吨。

铝价为何持续下跌?四大推手逐条拆解
1. 原油价格暴跌如何拉低铝成本?
电解铝40%成本来自电力,而火电燃料60%挂钩原油。2016年布伦特油价从年初37美元/桶跌至年末45美元/桶,但全年均价43.7美元仍比2015年低16%,带动中国自备电铝企现金成本降至1,180美元/吨,创十年新低。
2. 美元走强怎样压制伦敦LME报价?
美元指数从年初的98.6一路摸高至103.3,令以美元计价的LME三月期铝承压。全年均价1,604美元/吨,同比跌幅11.2%;若剔除汇率因素,跌幅收窄至7.5%。
3. 中国“去产能”为何变成“去产量”?
政策目标全年压减产能450万吨,实际新增产能530万吨,净增80万吨。地方政府通过“等量置换”把落后产能置换到电价更低的区域,导致全国加权平均电价下降0.03元/千瓦时,进一步刺激生产。
4. 隐性库存浮出水面,市场信心如何崩塌?
2016年Q2起,贸易商将120万吨社会库存注册为LME仓单,显性库存从250万吨跳增至370万吨,引发程序化抛售。期货贴水一度扩大至45美元/吨,为2009年以来最大。
下游需求真的一潭死水吗?
汽车轻量化的真实订单量
- 北美汽车铝板需求增长18%,但仅占全球铝消费3%,难以抵消建筑型材7%的下滑。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51.7万辆,对应铝箔用量12万吨,仅为总消费0.5%。
电力投资为何没能托底?
国家电网投资完成额4,976亿元,同比下降3.5%,铝绞线招标量萎缩11%。唯一亮点在特高压,用铝强度比普通线路高3倍,但总量仅28万吨。

2016铝行业自救:企业如何绝地求生?
上游:自备电厂的“灰色套利”
山东某龙头铝企通过“微电网”模式,将自备电比例从65%提升到82%,度电成本降至0.22元,比网电低0.18元,吨铝盈利空间扩大2,400元。
中游:加工企业的“出口转内销”
广东某铝箔厂将30%产能从食品包装转向动力电池软包,毛利率由8%提升至22%,对冲了海外反倾销17.4%的惩罚性关税。
下游:再生铝的“以小博大”
再生铝能耗仅为原铝5%,2016年中国再生铝产量630万吨,同比增长9.1%。某压铸企业用85%再生铝生产汽车变速箱壳体,单件成本下降14%,获得长安福特5年长单。
2016铝价底部在哪里?市场分歧有多大
空头逻辑:成本塌陷仍未结束
若2017年油价跌破35美元/桶,中国自备电铝企现金成本可能探至1,050美元/吨,对应LME铝价1,350美元支撑位。
多头逻辑:库存拐点或已临近
2016年12月,全球铝库存环比首次下降12万吨,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减少8.7万吨。若2017年Q1中国电解铝运行产能降至3,200万吨,供需将重新平衡。

2016铝行业的三大后遗症
1. 贸易壁垒常态化
美国对中国铝箔启动“双反”调查,税率或达167%,直接波及17亿美元出口订单。
2. 金融化加速
上期所铝期货成交量同比暴增186%,期现价差波动率从8%飙升至21%,实体企业套保比例首次突破50%。
3. 环保硬约束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要求28城市铝企限产30%,涉及产能1,100万吨,相当于全球供应2%。
2016铝行业关键词:过剩、成本、库存、政策
这一年,铝价用18%的跌幅告诉市场:当供给弹性远大于需求,任何反弹都是“死猫跳”。但正是在价格深渊里,企业才被迫完成技术升级、模式创新、渠道重构的三级跳。2016的伤疤,终将成为2017年反弹的底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