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磁材料到底有哪些常见种类?
软磁材料指在较弱磁场下即可被磁化,且撤去磁场后剩磁极低的磁性材料。行业里最常用的可以按化学成分与微观结构分为四大类:

- 硅钢(电工钢):含硅量在0.5%~4.5%,叠片后用于变压器铁芯与电机定子。
- 铁镍系合金(坡莫合金):镍含量30%~80%,磁导率极高,用于精密互感器、磁放大器。
- 铁氧体软磁:Mn-Zn、Ni-Zn两大系列,电阻率高,适合高频开关电源、无线充电线圈。
- 非晶/纳米晶合金:通过快淬工艺形成非晶态,再经退火析出纳米晶,兼具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与低损耗,被誉为“21世纪绿色磁性材料”。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离不开软磁材料?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诉求是高效率、轻量化、低噪音,而软磁材料正是实现这三点的关键:
- 电驱系统:驱动电机定转子使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可降低铁损,提高持续功率密度。
- 车载充电机(OBC)与DC-DC:高频铁氧体磁芯+非晶磁芯组合,将开关频率推高到100 kHz以上,缩小被动元件体积。
- 无线充电:发射端与接收端线圈背板采用Mn-Zn铁氧体或纳米晶薄片,提升耦合系数,减少漏磁。
软磁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具体应用部位
1. 驱动电机
主流永磁同步电机(PMSM)定子铁芯采用0.20~0.35 mm厚无取向硅钢,通过退火涂层降低涡流损耗;部分高端车型开始试用6.5%Si高硅钢或非晶合金定子铁芯,铁损再降30%以上。
2. 车载充电机(OBC)
OBC功率等级从3.3 kW向22 kW演进,对磁芯提出高频、高饱和、低损耗三重需求:
- PFC电感:选用铁硅铝磁粉芯,兼顾直流偏置与高频损耗。
- LLC变压器:主变压器磁芯采用PC95级Mn-Zn铁氧体,工作频率100 kHz,效率>98%。
3. DC-DC转换器
48 V→12 V双向DC-DC模块中,非晶/纳米晶磁芯因饱和磁感应强度1.2 T以上、损耗仅为铁氧体1/3,被大量用于主变压器与谐振电感,实现功率密度>4 kW/L。
4. 无线充电线圈
Qi或GB/T标准下,线圈背板需要高磁导率、低损耗、薄型化:

- 11 kW系统:采用0.025 mm纳米晶带材叠片,磁屏蔽效果优于铁氧体,厚度却不到1 mm。
- 异物检测(FOD)辅助磁条:使用高μi铁氧体软磁条,提升检测灵敏度。
行业趋势:软磁材料下一步往哪走?
1. 高频化
随着SiC/GaN器件普及,开关频率迈向MHz级,传统Mn-Zn铁氧体已接近极限。高电阻率纳米晶+绝缘涂层成为研究热点,可在3 MHz下仍保持低损耗。
2. 集成化
电机、电控、减速器三合一电驱动系统要求磁路与电路深度耦合,软磁复合材料(SMC)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可制造复杂3D磁路,实现电机定子与电感共磁芯。
3. 绿色制造
非晶合金生产过程能耗仅为硅钢1/3,且可100%回收;欧盟已将其列入“关键原材料清单”。无钴高镍坡莫合金、无稀土纳米晶等环保配方也在加速验证。
采购与选型:工程师必须关注的5个参数
- 饱和磁感应强度 Bs:决定磁芯体积,新能源汽车电机要求Bs≥1.5 T。
- 铁损 Pcv:50 kHz、100 mT下损耗值越低越好,直接影响系统效率。
- 居里温度 Tc:车载环境-40 ℃~150 ℃,Tc需>200 ℃。
- 磁导率 μi:无线充电场景需μi>3000,以提高耦合系数。
- 机械加工性:非晶薄带需激光切割,硅钢可冲压,工艺成本差异大。
供应链现状:谁在主导市场?
全球软磁材料呈现中日韩三足鼎立格局:
- 日本:JFE、新日铁住金垄断高端硅钢;TDK、FDK占据铁氧体高端市场。
- 中国:宝钢、首钢无取向硅钢市占率超50%;安泰科技、青岛云路非晶带材产能全球第一。
- 韩国:POSCO深耕高硅钢与纳米晶,配套现代、LG新能源。
随着欧美车企本土化需求上升,美国Metglas、德国Vacuumschmelze也在扩产非晶纳米晶,预计202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软磁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

常见疑问快问快答
Q:非晶合金会不会太脆,装车可靠性如何?
A:通过环氧树脂封装与激光焊接工艺,非晶磁芯可承受>50 g振动,满足ISO 16750标准。
Q:高硅钢冲压开裂怎么解决?
A:采用温冲压+模具涂层技术,将6.5%Si硅钢延伸率从2%提升到8%,良品率>95%。
Q:铁氧体磁芯温度升高后磁导率下降怎么办?
A:选用宽温低损耗PC200系列,μi温度系数<±10%,在120 ℃下仍保持稳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