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电力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5年被业内称为“电力改革元年”。这一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9号文),**新一轮电改正式启动**。核心目标只有一句话:让电价“由市场说了算”。

紧接着,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密集出台配套文件,**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从深圳、蒙西迅速扩展到18个省级电网**。一句话概括:2015年,电力行业从“统购统销”的计划体制,正式迈向“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市场体制。
电力改革对发电企业意味着什么?
1. 电价不再“一口价”
过去,燃煤机组上网电价由国家发改委统一核定,**无论煤价涨跌,电价岿然不动**。2015年起,各省陆续成立电力交易中心,**发电企业可与大用户或售电公司直接议价**。结果:
- 高耗能企业拿到**每度电直降3~8分钱**的协议
- 高效机组利用小时数提升,**60万千瓦以上机组平均增发200小时**
- 低效小机组被迫停机或转为备用,**行业分化明显**
2. 盈利模式从“吃差价”转向“赚服务费”
改革前,电网公司靠“买电—卖电”价差盈利;改革后,**输配电价被政府单独核定**,电网只能收“过网费”。
发电企业怎么办?
答:必须学会“卖服务”。例如:
- 与售电公司捆绑,提供“电+运维+节能”套餐
- 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调频补偿单价最高达每兆瓦15元**
- 布局分布式光伏,抢占园区微网入口
新能源在2015年为何突然爆发?
2015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双双创历史新高,**合计超过5000万千瓦**。原因有三:

政策窗口期:当年底,国家发改委下调陆上风电、光伏标杆电价,引发“抢装潮”。
成本骤降:光伏组件价格一年内下跌15%,**度电成本首次跌破0.8元**。
配额制预期:业内盛传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将于2016年实施,发电集团提前布局。
结果:五大发电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从2014年的27%跃升至2015年的31%,**华能、国电投风光装机均突破1000万千瓦**。
火电企业为何在2015年“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煤价腰斩,一边是电量放开竞争,火电企业看似迎来“成本红利”,实则分化严重:
- **沿海高效机组**:利用小时数不降反升,度电利润可达0.12元
- **内陆小机组**:部分省份直接给予2000小时计划电量,**其余全部进市场**,亏损面超过40%
- **煤电联营企业**:神华、伊泰等因自有煤矿,**燃料成本低于行业平均100元/吨**,利润逆势增长
售电侧放开后,哪些主体最先赚到钱?
2015年,全国注册成立的售电公司超过2000家,但真正拿到“第一桶金”的只有三类:
- 园区型售电公司:如广东粤电售电,背靠高新园区,**首年签约电量即达80亿千瓦时**
- 发电企业下属售电公司:利用内部协调,**价差收益直接转化为集团利润**
- 能效服务商转型:南网综合能源、协鑫智慧能源等,**把节能量变成可交易电量**
2015年电改给2020年后的行业格局埋下了哪些伏笔?
回望2015年,看似只是“电价市场化”的第一步,实则决定了此后五年的竞争主线:

伏笔一:现货市场试点——广东、蒙西在2015年建立的交易中心,**2018年直接升级为现货试点**,日前、实时电价波动幅度最高达每兆瓦时500元。
伏笔二:增量配电放开——当年首批105个试点项目,**到2020年已有近300个园区完成混改**,社会资本首次拥有配网运营权。
伏笔三:综合能源服务萌芽——五大发电集团2015年纷纷成立“能源服务公司”,**2020年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元**。
普通投资者如何抓住2015年电改红利?
如果时光倒流到2015年,以下三条路径已被验证有效:
- **买入高效火电机组资产**:2015年后三年,沿海百万机组ROE保持在15%以上
- **布局新能源运营商**:龙源电力、协鑫新能源股价在2015—2017年间最高涨幅超200%
- **参与园区售电混改**:部分民营资本通过持股园区售电公司,**三年分红率超过30%**
写在最后
2015年的电力改革,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切开了计划电价的“硬壳”。**市场电量的比例从2014年的14%跃升至2015年的22%**,此后每年以5个百分点递增。今天,当我们讨论“双碳”目标、新型电力系统时,别忘了它们的起点,正是2015年那场静水深流的变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