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规模到底有多大?谁在领跑?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在2023年已突破**24万亿元**,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三大品类贡献了超过60%的产值。

领跑企业呈现“3+2”格局:
- **华为、小米、OPPO**占据国内高端市场话语权;
- **比亚迪电子、立讯精密**则在代工与精密制造环节稳居全球前三。
二、供应链韧性如何?卡脖子环节在哪?
自问:为什么美国一次芯片禁令就让部分厂商产能骤降?
自答:核心在于**高端制程晶圆、EDA软件、射频前端**三大环节仍依赖进口。
不过,**国产14nm以上成熟制程**已能满足90%的IoT与车载芯片需求;**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NAND与DRAM大规模出货,使存储芯片国产化率从2019年的5%提升到2023年的**28%**。
三、消费端需求真的饱和了吗?
看似饱和,实则**结构性机会**不断涌现:

- 折叠屏手机年出货量四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10%**,2024年有望突破**800万台**;
- AR眼镜在B端巡检、医疗培训场景渗透率已达**15%**,C端尚处爆发前夜;
- 二合一轻薄本受远程办公驱动,2023年销量逆势增长**27%**。
四、出口格局:哪些市场在崛起?
传统欧美渠道增长放缓,**东盟、中东、拉美**成为新引擎。
2023年出口数据亮点:
- 对越南电子元件出口额**同比增长42%**,主要受益于三星、LG产能转移;
- 沙特“2030愿景”带动智能家居订单,**TCL、海尔**在当地市占率合计已超**30%**。
五、政策红利:哪些方向最值得关注?
国家层面,**“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与**“电子产品绿色制造行动计划”**双轮驱动:
- 对**功率半导体、车规MCU**给予20%研发加计扣除;
- 2025年前强制淘汰能效低于3级的充电设备,**氮化镓快充**迎来替换潮。
六、技术演进:下一代爆点是什么?
自问:除了AI大模型,还有哪些技术会重塑电子产品?
自答:**卫星通信、无端口设计、固态电池**。

排列式亮点:
- 卫星通信:华为Mate60系列已支持双向北斗卫星消息,**联发科MTK NTN芯片**即将下放中端机;
- 无端口设计:苹果MagSafe生态配件年营收**超50亿美元**,安卓阵营跟进**磁吸+UFCS融合快充**;
- 固态电池:蔚来150kWh半固态电池包能量密度达**360Wh/kg**,2025年成本有望降至**$80/kWh**。
七、渠道变革:直播电商之后是什么?
抖音、快手GMV增速从三位数降至**30%左右**,**私域+线下体验**重新抬头。
案例:小米之家2023年新增门店**1200家**,坪效达**4.2万元/㎡**,高于传统卖场3倍;**华为“服务驿站”**通过社区店模式,将维修等待时间缩短至**15分钟**。
八、资本风向:热钱涌向哪里?
一级市场:2023年电子赛道融资事件中,**车规芯片、SiC功率器件、Mini LED**三大领域占比**58%**。
二级市场:科创板电子板块平均市盈率**45倍**,低于2021年峰值,**估值回归理性**。
九、人才缺口:哪些岗位最稀缺?
根据工信部《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
- **SiC模块封装工程师**缺口**1.2万人**;
- **AR/VR光学设计**人才年薪中位数**60万元**,仍一人难求。
十、ESG与回收:绿色供应链如何落地?
苹果2030碳中和目标倒逼供应链升级,**富士康、蓝思科技**已全面使用**可再生铝材**。
国内“以旧换新”平台回收宝数据显示,2023年手机回收量**突破5000万台**,**金属钴回收率**提升至**9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