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侧:谁在买?买多少?还能买多久?
### 1. 工业燃料仍是“压舱石” - **钢铁、玻璃、陶瓷**三大高耗能行业贡献了工业天然气消费量的45%。 - 环保限产与煤改气政策叠加,**2023年工业领域天然气需求同比增长9.2%**,高于整体增速。 - 但“十四五”后期,随着电炉钢、氢能冶金技术渗透,**工业需求增速预计回落至4%左右**。 ### 2. 城市燃气进入“存量深耕”阶段 - 全国地级市气化率已突破75%,**新增接驳户数从2020年的800万户降至2023年的420万户**。 - 未来增量主要来自**县域煤改气、北方清洁取暖“补缺口”**,年均新增需求约80亿立方米。 ### 3. 发电与交通的“跷跷板”效应 - 燃气发电:2023年新增装机8.5GW,**度电气耗0.18方**,但受高气价影响,**利用小时数仅2800小时**。 - LNG重卡:2023年销量达14.7万辆,**替代柴油约450万吨**,但2024年若柴油价格回落,**增速可能腰斩**。 ---二、供给侧:气从哪里来?成本怎么降?
### 1. 国产气“稳产上产”天花板 - 2023年国产气产量2297亿方,**页岩气占比升至14%**,但单井EUR(最终可采储量)衰减快,**边际成本已逼近1.8元/方**。 - **鄂尔多斯、四川盆地**仍是主战场,2025年前新增产能有限。 ### 2. 进口LNG“价格战”打响 - 2023年中国进口LNG 7132万吨,**现货占比38%**,长协挂钩布伦特斜率从14%降至11%。 - **美国、卡塔尔**新增产能将于2025—2027年集中释放,**亚洲现货价或跌破8美元/MMBtu**,利好沿海接收站。 ### 3. 储气库“短板”正在补齐 - 全国储气能力占年消费量比例仅4.5%,**远低于国际12%的警戒线**。 - 2024—2026年将新建**华北、东北、长三角**三大储气集群,新增工作气量120亿方,**冬季调峰溢价有望收窄**。 ---三、价格机制:门站价取消后,利润怎么分?
### 1. 市场化定价“三步走” - **2023年**:上海、重庆交易中心现货成交量突破300亿方,**价格发现功能初显**。 - **2024年**:推动**非居民用气全部进入交易中心**,取消门站价上浮20%限制。 - **2025年后**:试点**居民用气季节性差价**,彻底解决“交叉补贴”顽疾。 ### 2. 城燃企业的“剪刀差”危机 - 上游涨价:2023年合同内气价同比上涨8%,**现货采购占比高的企业毛利下滑3—5个百分点**。 - 下游顺价:全国仅60%地级市完成居民调价听证,**价差倒挂导致部分城燃现金流为负**。 ---四、竞争格局:谁在出局?谁在跨界?
### 1. 三大油“管道中立”后的攻守道 - **中石油**:手握70%长协资源,**向下游延伸LNG加注站、燃气电厂**,锁定终端。 - **中石化**:依托**山东、江苏**炼厂布局氢气掺混天然气项目,**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站**。 - **中海油**:**LNG接收站“窗口期”开放**,引入浙能、申能等省级买家,**轻资产输出成新盈利模式**。 ### 2. 城燃“并购潮”再起 - 2023年行业并购金额超400亿元,**华润、新奥、中国燃气**三巨头市占率提升至38%。 - **县域小燃气公司**因顺价难、气源单一,**估值跌至8—10倍PE**,成为整合标的。 ### 3. 跨界玩家“降维打击” - **国家管网**:开放**托运商资质**,2023年新增社会托运商47家,**“代输”收入突破50亿元**。 - **新能源巨头**:隆基、阳光电源试点**“绿电制绿氢+天然气掺氢”**,**抢占工业减碳赛道**。 ---五、风险预警:2024年必须盯紧的三件事
- **地缘政治**:俄乌冲突若升级,**欧洲TTF价格再次飙升将传导至东北亚现货**。 - **替代能源**:光伏+储能度电成本降至0.25元,**工业领域“气改电”可能加速**。 - **政策突变**:若2025年碳税开征,**天然气相对煤炭的成本优势将缩小30%以上**。 ---六、从业者应对:三条高胜率策略
### 1. 锁定低价长协 - **2024—2026年**是签订新长协窗口期,**挂钩HH(亨利港)的斜率可压至10%以下**,优先锁定**15年以上**合约。 ### 2. 布局“储气+调峰” - 参与**地下储气库**合资建设,**IRR可达12%—15%**,远高于传统城燃项目。 ### 3. 深耕“工业园区微管网” - 在**化工、医药、数据中心**等高品质蒸汽需求场景,**提供“气+蒸汽+电力”综合能源包**,**客户黏性提升50%**。 ---七、数据速览:一张表看懂关键指标
| 指标 | 2023实际 | 2025预测 | 变动驱动因素 | |--------------------|----------|----------|----------------------------| | 表观消费量(亿方) | 3945 | 4600 | 工业煤改气、发电调峰 | | 进口依存度 | 42% | 45% | 国产气增产放缓 | | 城燃销气价差(元/方) | 0.52 | 0.48 | 市场化定价推进 | | LNG重卡保有量(万辆) | 87 | 160 | 柴油-气价差维持1.5元/升以上 | ---八、尾声:留给中小玩家的窗口期还有多久?
如果2024年还不能完成**气源多元化、储气设施参股、终端场景深耕**中的至少两项,**2026年后可能连被并购的价值都将丧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