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环保行业整体走势: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2016年被称为“环保政策元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正式发布,**中央环保督察全面启动**,全国31个省份全部建立省级环保督察机制。政策高压下,**大气、水、土壤三大战役**同步打响,带动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

环保企业盈利模式拆解:从工程到运营的四大路径
1. EPC总承包:一次性工程红利
典型代表如**清新环境、龙净环保**,通过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获取订单。2016年火电脱硫脱硝市场释放最后一批改造需求,EPC毛利率维持在20%-25%,但**项目周期结束后收入断层明显**。
2. BOT/PPP:长达20-30年的运营现金流
**碧水源、启迪桑德**等企业转向PPP模式,以污水处理厂为例: - 政府按处理量付费(1.2-1.8元/吨) - **IRR普遍在8%-12%之间** - 2016年财政部PPP库环保项目投资额达4800亿元,占比34%
3. 设备销售+技术服务:轻资产高毛利
**聚光科技、雪迪龙**提供环境监测设备,2016年毛利率高达45%-55%。**痛点在于回款周期长**,需依赖政府验收。
4. 资源化利用:从废物中挖金矿
**格林美**通过回收废旧电池提取钴镍,2016年再生钴产量占国内15%,**吨毛利超3万元**。
2016年环保行业三大疑问深度解答
疑问一:为何部分环保企业增收不增利?
答案:**PPP项目前期垫资压力大**,2016年东方园林应收账款激增73%,财务费用吞噬利润。同时,**低价竞标导致毛利率下滑**,部分水处理项目报价低于成本。

疑问二:哪些细分领域最具爆发力?
2016年数据揭示: - **VOCs治理**:市场规模同比暴涨90%,石化行业是主战场 - **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从16个扩至30个,单城投资50-100亿元 - **危废处理**:持证单位实际处理量仅达核准规模的30%,**供需缺口达2000万吨/年**
疑问三:环保企业如何突破融资瓶颈?
2016年创新案例: 1. **绿色债券**:北控水务发行5亿美元绿色债,利率较基准下浮15% 2. **资产证券化**:首创股份将污水处理厂收费权打包发行ABS,融资成本降至4.5% 3. **产业基金**:云南水务与平安银行成立100亿元PPP基金,杠杆比例1:4
区域战场:从京津冀到长三角的差异化机会
京津冀:雾霾经济催生千亿市场
**“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方案**落地,2016年河北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改造完成率仅60%,**剩余市场空间约300亿元**。
长三角:工业废水治理升级
江苏化工园区整治要求2016年底前全部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催生300亿元EPC订单**,苏伊士、博天环境等外企加速布局。
技术迭代:2016年改变行业的三大突破
1. 超低排放技术:从50mg/m³到35mg/m³
**国电清新**研发的旋汇耦合脱硫技术使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于燃气机组标准**,2016年拿下华能集团12亿元大单。

2. 膜技术革命:MBR成本下降40%
**碧水源**第四代DF膜通量提升50%,2016年北京槐房再生水厂(亚洲最大地下MBR项目)吨水投资降至3500元。
3. 互联网+环保:智慧监测崛起
**先河环保**网格化监测系统覆盖2000个监测点位,2016年数据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0%,**政府按年付费模式(50万元/点位)锁定长期收益**。
资本动向:2016年环保并购的“冰与火”
并购高峰:交易额突破500亿元
**三聚环保**45亿元收购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延伸产业链至生物质能源**;**盈峰环境**152亿元收购中联环境,创环卫领域最大并购案。
估值分化:技术型企业溢价5倍
拥有**危废处理牌照**的企业PE高达40-50倍,而传统工程类公司仅15-20倍。**资本市场更青睐运营类资产**。
未来伏笔:2016年埋下的三大趋势
1. 环保税开征倒计时
2016年12月《环保税法》通过,2018年实施后将**直接增加工业企业成本2%-5%**,倒逼第三方治理需求。
2. 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地
火电、造纸行业2016年率先核发,**监测设备需求爆发**,预计2020年前覆盖所有重点行业。
3. 绿色金融全面渗透
2016年央行将绿色信贷纳入MPA考核,**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1万亿元**,融资成本平均下浮1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