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商场客流下滑的真相是什么?
过去五年,全国百货门店坪效年均下降6.8%,客流却下滑了11.2%。为什么数字差距如此之大?
答:客单价在上涨,但到店人数锐减。核心原因有三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线上分流:直播电商把“逛”的动作前置到手机屏;
- 品类重叠:美妆、运动等高毛利品类被品牌直营店截胡;
- 停车难、排队久:体验环节反而成了劝退点。
百货商场如何提升客流的六大实操策略
1. 用“城市首店+限时快闪”制造稀缺感
成都SKP开业当天引入40家西南首店,首月客流突破320万人次。百货可以复制这套打法:
- 每季度锁定2-3个尚未进入本城的网红品牌做30天快闪;
- 用小红书、抖音同城热搜做倒计时,预约制进场;
- 快闪结束后把部分SKU转为常驻买手区,维持话题。
2. 把停车场改造成“夜经济入口”
北京朝阳大悦城把地下二层改造成24小时美食街区,夜间销售占比从7%提升到22%。百货同样可以:
- 18:00后免费停车3小时,绑定会员系统;
- 引入精酿、车尾箱咖啡等轻资产摊位,租金按流水扣点;
- 设置“深夜食堂”动线,引导顾客上楼“消食逛买”。
3. 用“会员日+异业联盟”提升复购
广州天环广场每月8号做会员9折+积分翻倍,同时联合隔壁写字楼做午间1小时团购,复购率提升35%。
百货行业未来五年的三大趋势
趋势一:从“卖货”到“卖生活方式”
未来百货将更像策展型空间:
- 上海张园把70%面积做展览、30%做零售,单店坪效反而提升;
- 家居、宠物、户外体验区将替代传统黄金珠宝楼层;
- 导购转型为“生活提案师”,按场景搭配而非品牌推销。
趋势二:数字化会员资产成为核心壁垒
百货的护城河不再是地段,而是可运营的私域数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打通停车、Wi-Fi、POS、小程序,形成One ID;
- 用RFM模型把会员分为“高价值/潜力/沉睡”三类,推送差异化券包;
- 上线“线上奥莱”小程序,消化库存同时引流到店自提。
趋势三:轻资产输出与“百货+”模式并行
重资产开店风险高,头部百货开始品牌管理输出:
- 银泰与三四线地产商合作,收取营业额8%-12%作为管理费;
- 百联推出“百联ZX”,在购物中心里嵌入二次元主题百货,坪效是传统区域2.7倍;
- 未来可能出现“百货+医疗”“百货+养老”等跨界业态。
百货从业者最焦虑的四个问题,我们一次说透
Q1:预算有限,先做调改还是先做数字化?
答:先做“小步快跑”的数字化。用10万元上线小程序预约+积分商城,三个月就能看到到店率提升15%;调改则需千万级投入,回报周期长达两年。
Q2:如何说服品牌方参与快闪?
答:用“数据换租金”方案:百货提供会员热力图+试衣间扫码数据,品牌方免租30天,但需共享销售数据。双方各取所需。
Q3:夜间经济会不会拉高人力成本?
答:不会。夜间档口采用“共享员工”模式:白天在写字楼工作的咖啡师,晚上到百货摊位兼职,人力成本降低40%。
Q4:三四线城市适合做策展型百货吗?
答:适合,但策展主题要下沉。把“露营”改成“野餐”,把“艺术展”改成“毕业设计市集”,客单价虽低,客流却能翻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写在最后:百货的尽头是“人情味”
当所有技术、数据、模式都趋同时,谁能把线下空间做出“邻里感”,谁就能活下去。东京新宿伊势丹的保洁阿姨能叫出VIP的名字,北京汉光百货的保安会帮老奶奶拎菜上楼——这些无法被算法复制的细节,才是百货对抗电商的终极武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