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业务到底包含哪些板块?
投行业务有哪些? 传统意义上,**投行业务**可以拆成六大板块: - **股权融资**:IPO、增发、配股 - **债权融资**:公司债、可转债、中票短融 - **并购重组**:买方顾问、卖方顾问、借壳上市 - **财务顾问**:战略重组、资产剥离、估值建模 - **结构化融资**:ABS、REITs、Pre-IPO基金 - **跨境业务**:GDR、H股全流通、红筹回归 分割线2024年投行业务发展趋势为何聚焦“并购+科创”?
**并购市场回暖**成为2024年最大看点。 - 政策端:证监会优化重大资产重组审核流程,**“小额快速”通道**将审批时间压缩至20个工作日。 - 资金端:央企改革基金、地方产业基金弹药充足,**单笔交易规模中位数**从去年的12亿元跃升至18亿元。 - 行业端:半导体、新能源、医药三大赛道贡献全年并购金额的**62%**。 分割线 科创企业为何成为投行争夺对象? - **估值溢价**:科创板平均PE 55倍,主板仅18倍,投行承销费率高出1.8个百分点。 - **退出路径**:注册制下,Pre-IPO项目从辅导备案到上市平均周期缩短至**12个月**。 - **政策红利**:证监会试点“储架发行”,允许优质科创企业一次注册、多次发行,**降低单次融资成本30%**。 分割线中小投行如何突围?三大差异化打法拆解
1. **垂直赛道深耕** 某腰部券商锁定“专精特新”小巨人,组建**半导体设备小组**,三年完成9单并购,市占率从零升至11%。 2. **区域化打法** 聚焦长三角、珠三角地方政府产业基金,**绑定园区管委会**,提前锁定拟上市苗子,承销费率比头部低0.5个百分点却换来**100%跟投额度**。 3. **科技赋能** 上线AI底稿系统,将招股书撰写时间从400小时压缩至**120小时**,项目承做团队人均创收提升**2.3倍**。 分割线注册制全面落地后,投行收费模式会变吗?
**答案是肯定的**。 - **传统保荐承销**:费率从5%下滑至2.5%,倒逼投行转向“融资+投资”联动。 - **跟投收益**:科创板强制跟投制度下,头部券商2023年浮盈贡献利润占比达**18%**。 - **后端分成**:部分Pre-IPO项目约定上市后超额收益分成,**最高可达融资额的8%**。 分割线外资投行抢滩中国市场,内资如何应对?
外资优势: - **全球定价能力**:高盛、摩根对中概股回A给出估值溢价平均高出内资券商**22%**。 - **跨境撮合**:利用欧美LP资源,帮助中国新能源企业收购海外技术型标的。 内资反击: - **政策护城河**:境外股东持股券商比例仍受限,**合资券商牌照稀缺**。 - **本土资源**:地方国资IPO项目外资几乎无法染指,**2023年地方国企上市承销100%由内资包揽**。 分割线未来三年,哪些岗位最缺人?
- **并购税务筹划师**:跨境并购激增,懂国际税筹的人才年薪已破**200万**。 - **ESG评级分析师**:港交所强制披露ESG报告,投行需自建团队,缺口超**3000人**。 - **数据合规官**:中美审计监管博弈下,**中概股回A项目**需专人对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分割线个人投资者如何借道投行红利?
1. **打新策略**:聚焦投行跟投比例高的项目,历史数据显示跟投2%以上的新股**首月涨幅中位数达45%**。 2. **并购套利**:提前布局可能被借壳的小市值公司,**壳资源溢价率仍维持在200%左右**。 3. **Pre-IPO基金**:选择头部券商资管子公司发行的产品,**IRR中位数28%**,但需锁定3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