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烟草行业整体运行态势
2013年,中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9559.8亿元,同比增长10.5%,继续稳居全国各行业之首。卷烟销量4999万箱,同比增长2.1%,增速较2012年回落1.3个百分点,显示“高位趋稳”的新常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政策变化:控烟与提税双轮驱动
1.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加速
- 2013年1月,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首次将“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写入国家级文件。
- 北京、上海、深圳等15个重点城市年内完成控烟立法,执法力度显著加强。
2. 卷烟消费税第三次上调
2013年5月,财政部将卷烟批发环节税率由5%提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政策落地后:
- 一类烟批发价平均上涨6%-8%,零售终端普遍提价1-2元/包。
- 行业通过结构升级对冲影响,高端卷烟销量占比提升3.2个百分点。
三、市场结构:高端化与细分化并行
1. “532”、“461”品牌格局成型
国家局“532”工程(5个年销量超200万箱品牌)与“461”工程(4个年商业销售额超400亿元品牌)在2013年基本完成:
- 云烟、芙蓉王、中华、利群销售额突破600亿元,成为第一梯队。
- 细支烟、爆珠烟等创新品类增速超50%,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2. 区域市场分化加剧
区域 | 销量增速 | 单箱销售额 |
---|---|---|
长三角 | +1.2% | 3.8万元 |
珠三角 | -0.5% | 4.1万元 |
西部省份 | +4.7% | 2.3万元 |
数据显示,经济发达地区更注重品牌溢价,而中西部市场仍依赖销量驱动。
四、核心疑问解答
Q1:2013年烟草行业是否面临衰退?
否。尽管控烟政策收紧,但刚性需求+结构升级使行业税利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关键原因在于:
- 中国烟民基数庞大(3.16亿人),年均消费量1600支/人。
- 高端烟占比提升抵消了销量增速放缓的影响。
Q2:提税政策对零售终端有何影响?
短期阵痛明显,长期倒逼转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中小食杂店因利润压缩出现10%-15%的关店潮。
- 连锁便利店通过会员体系、电子烟补充品类维持客流。
- 部分区域出现“烟价倒挂”现象,即零售价低于批发价,依靠地方补贴平衡。
五、国际对比:中国市场的独特性
与欧美国家相比,2013年中国烟草行业呈现三大差异:
- 专卖体制:国家烟草专卖局垄断经营,避免了跨国公司的价格战。
- 税收依赖:烟草税占中央财政收入的7.8%,政策调整需兼顾财政与健康。
- 文化因素:“敬烟”社交场景广泛存在,控烟执法面临人情阻力。
六、未来隐忧:电子烟的萌芽冲击
2013年,中国电子烟市场规模仅10亿元,但增速高达300%。深圳出现近500家代工厂,主要出口欧美。行业内部研判:
- 若国家层面将电子烟纳入专卖管理,传统烟草企业可快速并购整合。
- 若放任民营资本发展,可能分流年轻用户,威胁长期利益。
七、企业应对策略案例
云南中烟:文化营销破局
通过“重走茶马古道”等活动,将云烟品牌与地域文化绑定,2013年一类烟销量增长18%,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浙江中烟:技术降焦
推出“低焦油、低危害”的利群(阳光)系列,焦油量降至6mg/支,在控烟严格的一线城市市占率提升5个百分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