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建筑行业整体表现如何?
2017年,中国建筑行业总产值突破21万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较2016年回升0.9个百分点。其中,**房屋建筑业产值占比62%**,基础设施投资占比28%,工业建筑占比10%。

政策驱动下的三大变化
- 装配式建筑爆发式增长:全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6亿㎡,同比增40%
- PPP项目落地率提升:财政部PPP库中建筑类项目投资额达4.3万亿元
- 环保督查常态化:全年关停违规搅拌站2300余家,推动绿色建材使用率超35%
哪些细分领域最具潜力?
1. 装配式建筑: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017年3月住建部发布《"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比达15%以上。当年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占全国45%**,龙头企业如远大住工订单量增长120%。
2. 轨道交通建设:三四线城市成新战场
全年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868公里,其中**非省会城市占比首次突破30%**。洛阳、芜湖等三线城市启动首轮地铁建设,带动盾构机需求激增,中铁工业年报显示该板块营收增长67%。
3. 存量房改造:万亿级蓝海初现
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涉及居民超200万户。**建筑幕墙更新、节能改造**成为重点,江河集团全年签订存量改造订单82亿元。
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哪些影响?
钢材价格过山车式行情
2017年螺纹钢价格从年初的3150元/吨暴涨至12月的4700元/吨,涨幅达49%。**中国建筑、上海建工**等央企通过集中采购锁定成本,中小建筑企业利润被压缩15%-20%。
水泥行业错峰生产效应
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实施史上最严错峰生产,**高标号水泥价格一度突破600元/吨**。海螺水泥年报显示,全年净利润增长85%,但下游混凝土企业出现断供潮。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转型挑战?
数字化转型的三种路径
- BIM技术普及:特级资质企业BIM应用率从2016年的35%提升至58%
- 智慧工地建设:万科、碧桂园等房企试点AI监控系统,安全事故下降40%
- 供应链金融创新:广联达推出"筑集采"平台,为中小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融资
资质改革带来的洗牌效应
2017年住建部简化资质审批流程,**全年新增特级资质企业23家**,但同时撤销192家不合格企业资质。民营建筑企业通过并购获取资质的案例增长300%,行业集中度CR20提升至26%。
未来三年值得关注的三大信号
信号一:雄安新区建设节奏
2017年雄安新区完成地质勘探后进入规划阶段,预计2018-2020年将启动**3000亿元基建投资**,中国建筑等八大央企已设立区域总部。
信号二:"一带一路"项目升级
从单一工程承包向"投资+运营"转型,中国交建签约的肯尼亚蒙内铁路采用**BOT模式运营30年**,带动基建产业链整体出海。
信号三:建筑工人结构性短缺
人社部数据显示,2017年建筑工人平均年龄达43.1岁,**90后从业占比不足15%**。远大住工等企业加速布局智能生产线,单条流水线可减少人工80%。
投资者如何把握行业机会?
产业链投资逻辑
环节 | 代表企业 | 2017年涨幅 | 核心逻辑 |
---|---|---|---|
设计咨询 | 中设集团 | +180% | 装配式建筑带来设计费单价提升50% |
钢结构 | 精工钢构 | +95% | 大跨度建筑渗透率从12%升至18% |
装修装饰 | 金螳螂 | +65% | 长租公寓标准化装修需求爆发 |
风险提示
需警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基建投资的拖累,2017年新疆等地已出现PPP项目清理退库。同时,房企集中度提升可能导致建筑商议价能力持续弱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