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甜品行业到底火到什么程度?
从2020到2023,全国甜品门店数量年均增长18.7%,**“新中式糖水”**、**“低糖烘焙”**两大细分赛道门店增速甚至突破30%。**抖音话题#甜品打卡#播放量已超260亿次**,小红书“甜品探店”笔记日均新增1.2万篇。线下排队王“文和友老长沙糖油粑粑”单日最高翻台14次,线上直播带货单场GMV破500万。这些数据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甜品不是一时风口,而是持续升温的刚需。

二、为什么甜品能在经济波动中逆势增长?
1. 情绪价值成为最大卖点
“吃甜品=治愈”成为Z世代共识。**《2023国民情绪消费报告》显示,76%的年轻人会在情绪低落时优先选择甜品而非正餐**。品牌只要抓住“情绪锚点”,就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溢价买单。
2. 低门槛高毛利吸引资本
以20㎡街边店为例:
- 装修+设备一次性投入8-12万
- 原材料成本占营收25%-30%
- 客单价28-45元,毛利率可达65%
对比奶茶店(毛利55%)、咖啡店(毛利50%),甜品店**“投入更小、回本更快”**的优势显而易见。
三、甜品店加盟赚钱的核心逻辑
1. 选址:3公里生活圈模型
赚钱门店80%集中在**“写字楼+社区+学校”**黄金三角区。以杭州武林广场为例,工作日中午12:00-13:30的订单占全天45%,**外卖占比高达62%**。这意味着选址时不仅要看人流量,更要看**“即时需求密度”**。
2. 产品:爆款公式=地域口味+健康改良
长沙“紫苏桃子姜”改良成低糖版后,复购率提升40%;成都“麻辣冰粉”用赤藓糖醇替代蔗糖,单月卖出8万份。**“地方特色+健康标签”**成为穿越周期的产品密码。

3. 运营:抖音团购+私域社群组合拳
成功案例:南京“糖丘”通过抖音达人探店带来首月50万曝光,再用企业微信沉淀3000名会员,**社群专属优惠券核销率达73%**。关键动作只有三步:
- 开业前15天发布“9.9元秒杀”短视频
- 顾客到店后引导添加微信领“第二份半价券”
- 每月8号会员日推限量新品试吃
四、未来三年值得押注的三大细分赛道
1. 功能性甜品
添加益生菌的酸奶慕斯、含胶原蛋白的玫瑰冻……**“零食化保健品”**概念让客单价突破60元仍供不应求。日本品牌“TANITA”推出的控糖布丁,上市三个月销售额破亿日元。
2. 甜品+茶饮融合店
“杨枝甘露冰淇淋+茉莉雪芽茶”组合套餐,**客单价提升35%但制作时长仅增加20秒**。这种模式正在取代单一品类门店,成为商场招商新宠。
3. 甜品预制菜
冷冻榴莲千层、微波30秒的芝士焗番薯……**2023年天猫双11甜品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280%**。供应链成熟后,夫妻店也能实现“零厨师”运营。
五、新手最容易踩的四个坑
坑1:盲目追求网红装修 某长沙加盟商花20万做“叙利亚风”装修,结果三个月后因消防检查不过关被迫重装,直接损失15万。**轻装修重设备,把钱花在制冰机、急速冷冻柜这些“效率工具”上更划算**。

坑2:迷信“大师配方” 某品牌宣称“法国米其林主厨研发”,实际工厂贴牌成本3元/份,**加盟后才发现同配方淘宝9.9元能买20包**。签约前务必要求查看**SC生产许可证**和**原料采购发票**。
坑3:忽视外卖平台扣点 美团、抖音团购扣点普遍20%-25%,**定价时要把“到手收入”倒推计算**。比如一份芋圆烧仙草标价32元,实际到手仅24元,必须控制食材成本在8元以内才有利可图。
坑4:淡季没准备应对方案 每年1-2月、7-8月是甜品行业低谷,**聪明的老板会提前开发“热甜品”**:姜汁撞奶、红豆年糕汤……杭州“芒小将”靠冬季限定烤布蕾,把淡季营业额拉高了60%。
六、2024年入场还有机会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必须**“错位竞争”**。当一线城市厮杀正酣时,**三四线城市核心商圈的甜品渗透率不足30%**。山东临沂一家30㎡的“豆花研究所”,靠“川味豆花+日式蕨饼”组合,月净利润稳定在3.5万。关键要抓住两点:
- 用**“城市首店效应”**制造稀缺感
- 把**“地方食材”**做成记忆点(如用烟台苹果做苹果派)
甜品行业的底层逻辑从未改变:**谁能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的情绪价值,谁就能持续赚钱**。现在入场,拼的不是资金体量,而是对细节的极致把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