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突然这么火?
光模块(Optical Module)是把电信号转成光信号、再把光信号转回电信号的小型收发器,插在交换机、路由器、基站等设备的光口上。它之所以在2024年成为资本和产业链共同关注的焦点,**核心驱动力是AI算力爆发带来的800G/1.6T高速需求**,以及全球云厂商CAPEX重新进入扩张周期。

市场规模:2024年会不会继续翻倍?
LightCounting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光模块市场约96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120亿美元,同比增长25%以上**。拆分来看:
- 800G DR8/FR8:出货量有望从2023年的120万只提升到2024年的300万只,贡献最大增量。
- 400G ZR/ZR+:相干下沉到DCI场景,2024年需求或达50万只。
- 1.6T OSFP-XD:谷歌、英伟达开始小批量验证,真正起量要到2025年。
自问自答:为什么不是200G而是直接跳到800G?
答:AI训练集群对单GPU带宽需求≥200Gbps,8卡服务器+胖树拓扑,上行必须800G才能避免网络成为瓶颈。
技术路线:硅光、LPO、CPO谁将胜出?
硅光(SiPh)——成本杀手
硅光把调制器、探测器、无源器件集成在硅基芯片上,**良率提升后成本可比传统EML方案低30%**。Intel、Cisco、Coherent都在加码,2024年800G硅光模块份额有望从15%提升到35%。
LPO(Linear-drive Pluggable Optics)——功耗减半
LPO去掉DSP,用线性直驱,**系统功耗下降50%,延迟降低75%**。Meta、微软已明确在AI集群中试用,但挑战在于交换机侧需要高线性度Driver/TIA,目前只有Macom、Semtech能提供。
CPO(Co-packaged Optics)——终极形态
CPO把光引擎和交换芯片封装在一起,**可节省30%功耗、40%面板空间**。博通Tomahawk 5+1.6T CPO方案已在谷歌Jupiter网络验证,但维护复杂、标准未定,预计2026年前仍以超大规模云厂商内部使用为主。

供应链:哪些环节最赚钱?
拆开一只800G DR8光模块BOM:
- EML激光器:Lumentum、II-VI、海信宽带,单价60美元,毛利45%。
- DSP芯片:Broadcom 7nm 800G DSP,单价150美元,毛利55%,**最肥环节**。
- TEC/透镜/FA:国内天孚通信、光迅科技,毛利30%~35%,靠规模取胜。
- 代工环节:中际旭创、新易盛、Coherent,毛利20%~25%,拼良率和交付。
自问自答:国产厂商能否突破高端芯片?
答:目前**飞昂创新、芯耘光电**已推出56GBaud PAM4 DSP样品,2024年Q3送样,但量产仍需台积电7nm产能支持。
区域竞争:中国厂商份额还能再涨吗?
2023年全球前十光模块厂商,中国已占六席:
- 中际旭创:800G全球份额第一,绑定英伟达、谷歌。
- 光迅科技:国内电信市场绝对龙头,400G ZR+已批量出货。
- 华工正源:Meta 800G新供应商,2024年份额有望从3%提升到10%。
美国对中国出口限制集中在**>1.6T或含磷化铟激光器**的产品,800G以下硅光方案暂不受限,**短期看中国厂商份额仍将继续提升**。
投资视角:2024年三条主线
1. 高速率:800G/1.6T率先放量的中际旭创、新易盛。
2. 硅光芯片:拥有硅光CW激光器量产能力的源杰科技、长光华芯。
3. LPO配套:线性Driver/TIA稀缺标的——裕太微、创耀科技。

风险点:需求波动与技术替代
• AI资本开支回撤:若2024下半年GPU交付不及预期,云厂商可能削减800G订单。
• CPO提前商用:一旦博通CPO方案2025年大规模出货,传统可插拔模块将面临量价齐跌。
• 价格战:国内二线厂商为抢份额,800G DR8报价已从1800美元杀到1200美元,**2025年或跌破800美元**。
未来三年展望:光模块会变成“光伏”还是“锂电”?
光模块与光伏、锂电最大的不同在于**技术迭代周期极快**,每18个月速率翻倍,**赢家通吃效应更明显**。2024-2026年,行业将经历“800G全面渗透→1.6T小批量→CPO/LPO分化”的三级跳,**具备硅光芯片自研+海外云厂商认证双重壁垒的厂商,才能穿越周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