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老公寓突然成为资本新宠?
过去五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净增五千万,**“9073”养老格局**(90%居家、7%社区、3%机构)正在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开始接受“离家不离城”的养老公寓模式,原因有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子女异地工作,传统居家照护难以为继;
- 医疗配套升级,CCRC持续照料社区把三甲医院门诊搬进楼下;
- 退休金普涨,北京、上海平均养老金已突破4500元/月,支付能力显著增强。
政策红利到底有多大?
自问:国家真的在“砸钱”支持养老公寓吗?
自答:是的,而且力度逐年递增。
- 土地端:2023年起,北京、成都等地试点“养老用地限价竞拍”,地价仅为同片区住宅的30%—50%。
- 税费端:营利性养老机构前三年增值税全免,水电气执行居民价格。
- 金融端:国开行设立2000亿元“银发经济”专项贷款,利率低至2.8%。
投资回报率的真相:算一笔明白账
以长三角某新建CCRC项目为例:
| 收入项 | 金额(万元/年) |
|---|---|
| 床位费(400床×6000元/月) | 2880 |
| 护理费(半失能120人×3000元/月) | 432 |
| 增值服务费(康复、餐饮、旅游) | 960 |
| 合计 | 4272 |
扣除土地摊销、人工、能耗等成本后,**净利率约18%—22%**,投资回收期7—9年,优于长租公寓(10—12年)。
用户最担心什么?三大痛点逐一拆解
1. 医疗能否“随叫随到”?
头部企业已给出解法:**“三级响应”机制**——日常健康监测由公寓护士完成;突发状况5分钟内社区门诊介入;危重病例直通合作三甲医院绿色通道。
2. 精神孤独怎么破?
不再是简单的棋牌室,而是**“课程+社群+再就业”**组合:
- 与老年大学共建分校,开设手机摄影、AI绘画等课程;
- 成立“银发顾问团”,让退休医生、律师为周边社区提供有偿咨询,实现价值再创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费用会不会坐地起价?
北京市民政局2024年新规:养老公寓必须公示**“五年价格曲线”**,且单次涨幅不得超过CPI+2%。违规机构直接列入失信名单。
未来五年的三大趋势
- 轻资产输出:险资、房企把运营经验打包成“养老管理SaaS”,向中小物业输出品牌与系统,按床位收取年费。
- 旅居养老融合:海南、云南项目冬季入住率95%,夏季仅30%,通过“候鸟式会员制”实现全年满房。
- 智慧养老下沉:毫米波跌倒监测、AI语音陪护等硬件成本已降至3000元/套,2026年将覆盖所有新建项目。
给准备入场的投资者三点忠告
1. 选址大于一切:车程30分钟到三甲医院、1公里内有地铁,是入住率90%的硬指标。
2. 先医后养:没有内设医疗机构的项目,平均入住率只有46%。
3. 别忽视“支付端创新”:与保险公司合作“以房养老”反向抵押,可一次性回笼30%房款,极大缓解现金流压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