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前景怎么样_2016到2020年种植利润如何

新网编辑 15 0

2016—2020这五年,平菇从“大路菜”跃升为“稳赚菌”。**行情波动小、技术门槛低、回本周期短**,让它成为很多返乡创业者首选。下面用问答形式拆解这段黄金期的真实利润与趋势。

平菇前景怎么样_2016到2020年种植利润如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2016年:价格洼地,新手入场年

2016年全国批发均价**3.2元/斤**,是五年最低。原因有二:

  • 福建、山东主产区扩种30%,供给过剩;
  • 消费市场尚未打开电商渠道,只靠菜贩走量。

但**成本也低**:玉米芯0.18元/斤、棉籽壳0.42元/斤,一棒菌包综合成本0.9元。按单棒产菇1.2斤计算,**每斤直接成本仅0.75元**,仍有2.45元/斤毛利。当年坚持下来的散户,年底就回本。

---

2017年:电商带飞,价格反弹

2017年拼多多、每日优鲜开始力推“菌菇礼盒”,**平菇线上销量同比增120%**。批发价回升到**4.1元/斤**,涨幅28%。

这一年出现两大亮点:

  1. 错峰出菇技术:山东潍坊利用空调棚,把出菇高峰从12月提前到10月,避开扎堆上市,地头价高出0.8元/斤。
  2. 菌渣再利用:出菇后的菌棒直接卖给有机肥厂,每棒再赚0.15元,等于白捡。
---

2018年:工厂化加速,散户分化

2018年工厂化瓶栽平菇产能突破20万吨,**单斤成本降至0.55元**,对散户形成挤压。但工厂菇口感硬、柄长,餐饮端仍偏爱大棚菇。

平菇前景怎么样_2016到2020年种植利润如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于是市场分层:

  • 工厂菇:走商超、标准化包装,**批发价3.5元/斤**;
  • 大棚菇:走农贸、餐饮,**批发价4.6元/斤**。

聪明的散户把菌棒从18×36规格改成20×40,**单棒产量提高20%**,抵消了工厂化冲击。

---

2019年:深加工兴起,利润翻倍

2019年平菇干片、即食菇脆、菌汤包在抖音爆红,**深加工收购价比鲜菇高30%**。河南清丰县建成全国最大平菇深加工园,**年消化鲜菇8万吨**。 这一年,**种植端利润结构发生变化**:

销售渠道占比均价(元/斤)净利润率
鲜菜批发55%4.335%
深加工订单30%5.648%
采摘体验15%8.060%

只要签得到深加工合同,**每亩大棚年净利可达6万元**。

---

2020年:疫情冲击与逆势增长

疫情初期餐饮停摆,2月批发价一度跌到**2.8元/斤**。但社区团购救场,3月起销量逐月递增,**全年均价仍维持4.5元/斤**,比2019年还高0.2元。

平菇前景怎么样_2016到2020年种植利润如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键转折点:

  1. 家庭消费激增:平菇因耐储存、做法简单,成为“宅家菜”TOP3,零售端销量增长50%。
  2. 政策补贴:农业农村部把食用菌列入“菜篮子”保供目录,新建大棚每亩补贴3000元,**直接降低初期投入20%**。
---

五年数据复盘:投入产出比

以10000棒规模为例,整理五年平均数据:

  • 固定投入:大棚折旧1.2万元、设备0.8万元,合计2万元。
  • 流动成本:菌包0.95元/棒、人工0.25元/棒、水电0.1元/棒,合计1.3万元。
  • 总产值:10000棒×1.2斤/棒×4.3元/斤=5.16万元。
  • 年净利润:5.16-2-1.3=1.86万元,**投入产出比1:1.43**。

若采用“菌菜轮作”模式,春茬平菇+秋茬芹菜,**净利润可再增8000元/亩**。

---

未来三年还能复制2016-2020的暴利吗?

自问:产能会不会过剩? 自答:深加工与预制菜赛道仍在扩张,**预计年消化量将以15%递增**,只要提前绑定订单,利润仍可维持。

自问:成本会不会飙升? 自答:玉米芯、棉籽壳价格受粮食行情影响,但菌草、秸秆替代技术成熟,**可锁定成本涨幅在10%以内**。

自问:新手还有机会吗? 自答:社区团购、直播带货需要“小而美”产地直供,**5-10亩家庭农场模式反而比大工厂更灵活**。

---

2016-2020的平菇故事告诉我们:**选对品种、踩准渠道、控制成本**,就能把“小蘑菇”做成“大生意”。下一个五年,拼的是深加工订单与差异化品种,谁提前布局,谁就继续领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