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行业前景怎么样_2024年融资租赁公司还能赚钱吗

新网编辑 15 0

一、融资租赁行业现状: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

过去十年,中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从两万亿元跃升至七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然而,自2021年起,监管趋严、利差收窄、不良抬头,行业进入“挤泡沫”阶段。2023年末,全行业整体不良率已升至2.4%,较2020年翻了近一倍。这意味着,靠“规模红利”躺赚的时代已经结束,精细化运营成为唯一出路。

融资租赁行业前景怎么样_2024年融资租赁公司还能赚钱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政策风向:监管趋严还是窗口打开?

1. 银保监会“56号文”到底限制了什么?

2023年8月发布的《关于加强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合规监管的通知》,首次将“构筑物作为租赁物”列入负面清单,直接封堵了城投平台“以租代建”的套利通道。对回租比例超过80%的公司,现场检查频次提高至一年两次。

2. 绿色租赁为何被单独“开小灶”?

央行将绿色租赁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给予1.75%的低息再贷款。2023年绿色租赁新增投放超2000亿元,占行业新增投放的18%,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政策红利正在从“普惠”转向“精准滴灌”。


三、市场机会:哪些赛道还有“油水”?

1. 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仅13%的蓝海

一辆49吨换电重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比燃油车低18%,但一次性购置成本高出35%。融资租赁通过“电池分离+残值兜底”模式,将客户首付从30%降至10%。头部厂商系租赁公司2023年新能源商用车投放增速达120%。

2. 半导体设备:被忽视的“硬通货”

光刻机、刻蚀机等设备二手市场流通率不足5%,残值波动极小。某外资租赁公司通过“3+2”结构化残值担保方案,将IRR提升至12%,不良率控制在0.3%以内。

3. 中小医院影像设备:县域市场的“蚂蚁雄兵”

国家卫健委要求2025年前实现“千县工程”全覆盖,县域医院CT、MRI配置缺口达8000台。采用“按扫描次数付费”的Per-Use模式,租赁公司回款周期缩短至18个月。

融资租赁行业前景怎么样_2024年融资租赁公司还能赚钱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盈利模式:利差之外的三张“暗牌”

1. 残值管理:从“卖设备”到“做交易”

飞机租赁公司通过自有的二手航材交易平台,将退役发动机的残值回收率从65%提升到82%。残值收益已占其总利润的28%。

2. 服务溢价:把租赁做成“运维外包”

某光伏租赁商为工商业屋顶客户提供“发电量保险+智能清洗”打包服务,合同溢价达年化2.5%,客户流失率下降至1%以下。

3. 资产证券化:利差0.8%也能赚钱的秘密

将新能源公交车租赁资产打包发行ABN,通过优先/次级结构化设计,实现“账面利差0.8%+服务费1.2%+次级超额收益1.5%”的三段式盈利。


五、风险地图:2024年必须盯紧的三颗“雷”

1. 城投回租:合规性“死亡螺旋”

某中部省份城投平台以城市道路管网作为租赁物,因无法办理权属登记,被监管认定为“虚构租赁物”,导致5亿元项目提前终止。2023年此类业务纠纷同比增长340%。

2. 美元债再融资:汇率“灰犀牛”

2024年将有120亿美元融资租赁境外债到期,其中62%为民营系公司发行。若美联储延迟降息,这些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可能飙升至8%以上。

融资租赁行业前景怎么样_2024年融资租赁公司还能赚钱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设备技术迭代:残值“闪崩”风险

某锂电设备租赁商因未及时预判磷酸铁锂向三元电池的路线切换,导致2019年投放的200台设备残值缩水45%,直接吞噬三年利润。


六、未来三年:谁能活下来?

答案藏在三个指标里:资金成本是否低于4.5%、不良率能否控制在1.5%以内、非利差收入占比能否突破30%。厂商系租赁公司凭借产业协同优势,大概率将拿走60%的市场份额;独立系机构要么转型做“小而美”的垂直领域服务商,要么沦为资金通道。

2024年,融资租赁行业不会再有“风口上的猪”,只有“贴着地面飞的鹰”。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