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行业未来五年到底会走向哪里?
**一句话回答: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三股力量将共同推动压铸行业在未来五年保持年均8%以上的复合增速,其中大型一体化压铸渗透率有望从不足5%提升至30%以上。** ---为什么轻量化需求会成为压铸增长的第一引擎?
**传统燃油车每减重10%,油耗可降低6%—8%;新能源车每减重10%,续航可提升5%—7%。** - 铝合金密度仅为钢的三分之一,且压铸工艺一次成型,减少零件数量,减重效果立竿见影。 - 特斯拉Model Y后底板采用6000T压铸机后,零件从70个减至1个,减重10.4kg。 - 国内新势力跟进:蔚来ET5、小鹏G6、极氪001均宣布2025年前完成前舱、后底板、电池壳三大件一体化压铸。 ---电动化浪潮如何改写压铸产业格局?
**电动车三电系统对壳体提出更高散热、密封、强度要求,传统冲压焊接难以胜任。** - **电池包壳体**:从CMT拼焊转向高压压铸,比亚迪海豹电池壳体减重12%,IP67防护一次成型。 - **电机壳体**:水冷流道复杂,砂芯高压压铸成为主流,2023年国内电机壳体压铸渗透率已达62%。 - **电控壳体**:需集成EMC屏蔽,镁合金半固态压铸在华为DriveONE中批量应用,减重18%。 ---大型一体化压铸技术升级的三条主线
### 1. 设备端:锁模力向万吨级跃升 - 力劲、伊之密、海天金属已交付9000T—12000T机型,2024年试制15000T。 - **热平衡控制**:多回路油温机+模温机联动,温差控制在±3℃,解决缩孔缺陷。 ### 2. 材料端:高强韧免热处理合金 - 特斯拉自研Al-Si-Mg-Zn系合金,屈服强度>220MPa,延伸率>10%,免热处理节省20%能耗。 - 国内立中集团、广东鸿图已推出对标牌号,成本下降15%。 ### 3. 工艺端:模拟仿真+AI缺陷预测 - 通过MAGMASOFT+机器学习,提前预测气孔位置,废品率从8%降至2%。 - **在线X-Ray+CT全检**:节拍缩短至45秒/件,实现100%追溯。 ---压铸厂如何抓住这波红利?
**路径一:绑定头部车企,提前布局产能** - 文灿股份2023年定增募资28亿元,配套蔚来、理想2025年一体化压铸需求。 - 旭升集团在德国设厂,就近服务奔驰MMA平台,规避欧盟碳关税。 **路径二:向总成供应商升级** - 从单一壳体供应转向“压铸+机加+表面处理”一站式交付,毛利率提升10—15个百分点。 - 爱柯迪收购银宝山新机加事业部,形成后底板总成能力。 **路径三:切入储能、氢能新赛道** - 储能电池包壳体2025年全球需求将达50万吨,科达利已获阳光电源10年长单。 - 氢燃料电堆双极板采用超薄压铸(0.5mm),新源动力与伊之密联合开发中。 ---中小企业会被巨头碾压吗?
**不会,但必须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 - **差异化**:专攻摩托车镁合金轮毂、无人机壳体等小批量高附加值产品,避开汽车红海。 - **柔性化**:采用3500T以下压铸岛+机器人快换模,实现72小时交付。 - **区域化**:围绕主机厂集群建厂,如成渝地区配套赛力斯、长安,运输半径<150公里。 ---政策与资本正在如何加码?
- **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明确2025年铝合金单车用量达250kg,压铸占比超50%。 - **地方政府补贴**:苏州对采购6000T以上压铸机给予20%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 **一级市场热度**:2023年压铸产业链融资超80亿元,如美利信获深创投8亿元D轮。 ---未来五年可能出现的颠覆性变量
- **超大型压铸机普及**:15000T机型若量产,A级车前底板有望实现一体成型,再减少零件30%。 - **再生铝闭环**:车企自建压铸厂+回收中心,如沃尔沃台州工厂铝屑100%重熔,碳排放降低75%。 - **3D打印砂芯**: voxeljet与宝马合作,将复杂水冷流道制造周期从6周缩短至48小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