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业前景怎么样_2024年水产养殖还能赚钱吗

新网编辑 20 0

“水产业前景怎么样?”“2024年水产养殖还能赚钱吗?”这两个问题几乎每天都在水产微信群、论坛和直播间里被反复追问。与其听各路“专家”拍胸脯,不如把行业数据、政策风向、技术迭代、消费趋势拆开揉碎,看看真实答案到底长什么样。

水产业前景怎么样_2024年水产养殖还能赚钱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2024年水产业整体走向:政策托底、科技提速、消费分级

先看宏观: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到2025年水产养殖产量要稳定在6900万吨左右,产值突破1.5万亿元。这意味着什么?

  • 总量不再盲目扩张,“稳量提质”成为主旋律
  • 国家财政补贴、绿色信贷、保险兜底等组合拳会继续加码;
  • 工厂化循环水、深远海智能网箱、稻渔综合种养三大技术路线,将决定谁能拿到下一轮补贴和订单。

再看消费端:疫情后“宅经济”退潮,但高蛋白、低脂肪、易烹饪的水产品需求仍在上升。京东消费数据显示,2023年即食水产零食销售额同比增长47%,预制菜品类里水产占比高达38%。


二、2024年水产养殖还能赚钱吗?关键看四个指标

1. 成本:饲料、苗种、动保,谁在涨价?

2023年鱼粉价格一度冲破每吨1.4万元,带动饲料普涨8%—12%。好消息是,2024年秘鲁鳀鱼捕捞配额预计回升,鱼粉价格有望回落10%左右。苗种端,南美白对虾无特定病原(SPF)苗供应充足,价格同比降5%;但高端石斑、大黄鱼苗仍紧俏。

2. 价格:哪些品种在上升通道?

对比近三年塘口价:

  • 牛蛙:从2021年低谷6元/斤涨到2023年12元/斤,2024年预计维持10—13元区间;
  • 鳜鱼:受饲料鳜技术突破影响,养殖量激增,2024年价格或从高位40元/斤回落至30—35元;
  • 金鲳:深远海网箱放量,2024年或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警惕跌破成本线。

3. 技术:谁能把成活率提高10%,谁就领先一个身位

以广东湛江为例,采用循环水+生物絮团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平均成活率已从65%提升到82%,单斤成本下降1.2元。技术红利正在从“概念”变成“账本上的净利润”。

水产业前景怎么样_2024年水产养殖还能赚钱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渠道:直播卖鱼、社区团购、预制菜代工,哪个更靠谱?

2023年抖音生鲜GMV突破200亿元,水产占比不到8%,但增速高达220%。中小养殖户直接做直播,退货率一度高达30%;更稳妥的做法是:与区域MCN或预制菜工厂签保底收购协议,把直播当“清库存+打品牌”的出口,而非主渠道。


三、自问自答:新手还能进场吗?老户如何升级?

Q1:手里只有50万现金,2024年适合入行吗?

A:可以,但必须选“短平快”品种。比如福建漳州的循环水南美白对虾“一季两茬”模式:单棚400平方米,基建+设备投入约18万元,首批苗+饲料+动保6万元,60天出虾,亩产4000斤,按塘口价20元/斤计算,毛利可达3.2万元/茬。一年两茬,扣除人工、电费等,回本周期约14个月。

Q2:养了十年四大家鱼,利润越来越薄,如何转型?

A:两条路:
1. 品种升级:草鱼行情低迷,可套养鳊鱼、黄颡鱼提高亩效益;
2. 模式升级:把传统土塘改成“漏斗形+底排污”结构,配合微滤机、生物净化池,亩产能从2000斤提到3500斤,尾水还能达标排放,直接拿到每亩1200元的生态补贴。

Q3:听说预制菜是风口,要不要自己建厂?

A:谨慎。预制菜工厂重资产、重渠道、重品牌,没有5000万现金流别轻易碰。更轻的做法是:与已有SC认证的加工厂合作,以“订单养殖”方式锁定利润。比如广东恒兴、国联水产都推出“公司+农户”模式,保底收购价高于市场价5%—8%,并提供饲料、动保、技术一条龙服务。


四、2024年水产业三大隐藏机会

  1. 功能性水产品:富含Omega-3的深海鱼油胶囊、低嘌呤的淡水鱼蛋白肽,溢价可达普通水产品的3—5倍;
  2. 碳汇渔业:山东、福建已试点“渔业碳票”,每吨贝类碳汇可交易40—60元,未来或成为新的收入来源;
  3. 水产+文旅:浙江湖州的“渔光互补”田园综合体,光伏发电年收益1.2万元/亩,垂钓、餐饮、研学再增收8000元/亩。

五、写在最后:别把“前景”当口号,算清三笔账再下水

第一笔是现金流账:饲料赊销最多撑两茬,卖虾回款必须覆盖下一批苗钱;
第二笔是政策账:当地尾水排放标准、网箱拆除红线、补贴申报节点,错过一次可能白干一年;
第三笔是市场账:别只盯着塘口价,要看终端消费场景——烧烤摊的牛蛙、日料店的金鲷、母婴店的鳕鱼,需求曲线完全不同。

水产业前景怎么样_2024年水产养殖还能赚钱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这三笔账算明白,再谈“水产业前景”才有意义。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