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行业还能火多久?”
**至少十年,而且越垂直越值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传媒行业未来十年靠什么增长?
答案藏在三个关键词:技术、场景、用户主权。
1. 技术:AIGC让内容生产成本趋近于零
- AI剪辑:一条短视频从脚本到成片只需分钟级;
- 虚拟主播:24小时不间断直播,人力成本下降%;
- 个性化推荐:算法让长尾内容也能精准匹配小众人群。
2. 场景:从“看内容”到“用内容”
过去我们消费内容,现在我们用内容完成任务:
- 电商直播=内容+交易;
- 知识付费=内容+教育;
- 文旅短剧=内容+出行。
3. 用户主权:UGC反向定义平台
抖音、B站的热门榜不再由编辑决定,而是由用户二次创作量决定。
**谁能激发用户二创,谁就拥有流量主权。**
二、如何抓住传媒行业红利?
1. 选赛道:先找“高溢价垂直人群”
人群 | 内容需求 | 变现单价 |
---|---|---|
银发族 | 健康+怀旧 | 保健品客单价500+ |
新中产 | 理财+亲子 | 课程客单价1999+ |
Z世代 | 二次元+情绪价值 | 数字藏品99-999 |
2. 做内容:用“系列化+互动化”对抗算法疲劳
自问:为什么用户愿意追更?
自答:因为系列化制造悬念,互动化制造参与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系列化:把90秒拆成3集,每集结尾留钩子;
- 互动化:投票决定剧情走向,弹幕上墙。
3. 搞变现:三条现金流并行
广告+电商+会员不再是单选题,而是组合拳:广告:品牌定制短剧,CPM高于行业均值30%; 电商:直播间“内容款”引流,“利润款”收割; 会员:付费社群提供稀缺权益,如线下探班。
三、传媒人必须避开的三个深坑
1. 盲目追热点,账号变成“新闻复读机”
热点只能带来一次性流量,垂直内容才能沉淀可复用的用户资产。
2. 重制作轻发行,90%好内容被算法埋没
解决公式:
首发平台×二次分发矩阵×用户二创激励=流量杠杆
3. 把鸡蛋放在一个平台
2023年某头部MCN因抖音政策调整,单月流水下滑70%。
**多平台内容资产化**才是抗风险策略:
- 长视频→拆条分发短视频;
- 直播→剪成图文再发公众号;
- 音频→转成播客上架小宇宙。
四、未来三年值得All in的细分机会
1. 企业级内容外包
传统品牌缺的不是预算,而是懂短视频叙事的内容团队。
单条TVC报价50万的时代过去了,月更30条短视频代运营年框300万正在普及。
2. 虚拟IP孵化
成本结构变化:
真人网红:签约费+分成+不可控风险;
虚拟人:一次性建模+可持续迭代,边际成本递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线下沉浸式内容
当线上流量贵到离谱,线下快闪+XR技术把内容体验做成门票经济。
案例:上海某悬疑IP快闪店,单场容纳200人,票价299元,三个月回本。
五、给从业者的行动清单
- 本周内用5118或站长工具拉出3个垂直赛道1000个长尾关键词;
- 建立内容SOP模板:脚本-拍摄-剪辑-发布-复盘五栏表;
- 每月至少测试1个新平台,用最小成本验证流量洼地;
- 把用户评论截图做成选题库,二创率提升50%。
传媒行业没有天花板,只有认知迭代的速度差。
今天种下的垂直内容种子,明年就会长成自带流量的摇钱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