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互联网广告大盘到底有多大?
根据《中国网络广告年度报告》披露,2017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整体规模突破3800亿元,同比增长29.3%,占广告市场总份额的53.8%,首次超过传统媒体总和。移动端贡献率从上一年的56%跃升至72%,成为绝对主力。

预算分配:品牌主最纠结的三大问题
问题一:搜索广告和信息流广告谁更划算?
自问:预算有限,到底把钱砸在搜索还是信息流?
自答:搜索广告依旧保持CPC高、转化高、品牌背书强的特点,适合高客单价、决策周期长的产品;信息流广告则凭借原生内容、千人千面,在拉新、种草环节优势明显。2017年,**教育、金融、游戏**三大行业把60%以上的新增预算投向了信息流。
问题二:DSP程序化购买还值得信任吗?
自问:DSP广告被曝虚假流量,品牌主还敢用吗?
自答:2017年,**PMP私有交易市场**的份额从12%提升到27%,品牌主通过白名单媒体+第三方监测的组合拳,把虚假流量率压到3%以内。预算建议:70%投向PMP,30%做RTB补量,既保量又保质。
问题三:短视频风口要不要追?
自问:抖音、快手突然爆红,要不要重金押注?
自答:2017年短视频广告规模仅55亿元,但增速高达178%。**美妆、快消、3C**品牌率先试水,平均CPM成本低于15元,ROI是传统贴片广告的2.3倍。建议:拿出10%预算做测试,重点投放15秒竖屏故事化内容。
渠道拆解:2017年最吸金的五大平台
- 百度信息流:凭借搜索数据反哺,金融客户CPA低至80元
- 腾讯社交广告:微信MP+QQ空间组合,电商客户ROI提升40%
- 今日头条:算法升级,游戏行业激活成本下降35%
- 微博粉丝通:明星+话题模式,美妆品牌互动率破8%
- 爱奇艺:《中国有嘻哈》植入广告溢价高达300%
技术红利:AI如何改写投放逻辑?
2017年,**阿里妈妈“智钻”**、**腾讯“慧赢”**、**百度“霓裳”**三大AI投放系统上线,带来三大变化:
- 动态创意:系统实时生成上千套素材,点击率提升50%
- 智能出价:根据转化概率自动调价,无效曝光减少42%
- 人群包扩展:Lookalike技术找到高潜用户,获客成本降低28%
避坑指南:2017年三大投放陷阱
陷阱一:盲目追求曝光量
某汽车品牌在APP开屏投放5000万曝光,结果到店率不足0.01%。教训:曝光≠有效触达,需叠加LBS定向+到店归因。

陷阱二:忽略深度转化
某金融客户只考核表单成本,结果70%线索无效。解决方案:接入API回传授信数据,用oCPM深度转化模型优化。
陷阱三:素材疲劳周期误判
某电商大促期间一套素材连投7天,CTR从3%暴跌至0.5%。正确做法:每48小时更新素材,建立素材库赛马机制。
2018前瞻:预算将向哪三个方向倾斜?
根据2017年Q4代理商闭门会议透露,品牌主已提前锁定三大增量赛道:
1. 小程序广告:微信内测“小程序Banner”,预计2018年释放100亿库存
2. OTT大屏:智能电视广告规模将破90亿,开机+贴片组合CPM仅35元

3. 线下数据反哺:通过WiFi探针+支付数据打通线上线下,实现到店归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