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是什么_能源互联网国内现状

新网编辑 15 0

能源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能源互联网=能源系统×信息通信×价值网络**。它不是简单地把电网连上网,而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把电、热、冷、氢、储等多种能源形态,与源、网、荷、储、充全环节打通,实现“像互联网一样”的开放共享、即插即用、实时交易。 自问自答:它与智能电网有何区别?——智能电网侧重“电”的自动化,能源互联网则把“电”升级为“综合能源”,并引入区块链、边缘计算等ICT技术,形成多能互补、产消合一的新生态。 ---

国内政策演进脉络

- **顶层设计**:2016年《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能源互联网”概念;2021年《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建设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 - **地方响应**: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省已发布专项规划,**江苏提出“到2025年建成100个能源互联网示范区”**。 - **标准体系**:中电联牵头,已发布《能源互联网系统 参考架构》等20余项国标,填补空白。 ---

产业链全景扫描

上游:装备与芯片

- **功率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斯达半导的IGBT模块在光伏逆变器、充电桩中渗透率超60%。 - **传感与计量**:威胜信息、林洋能源的“双模通信”电表,支持毫秒级数据回传,为需求侧响应提供底座。

中游:平台与系统

- **国网“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在张北、苏州等地打造“源网荷储协同”样板,**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纳率提升至98%**。 - **南网“数字电网”**:2023年上线“电力鸿蒙”操作系统,实现亿级终端统一接入。

下游:场景与运营

- **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多能互补”项目,年减碳18万吨,综合用能成本下降12%。 - **零碳乡村**:山东诸城“风光储+智慧农业”模式,村民屋顶光伏年增收3000元。 ---

关键技术突破点

1.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青海电网2023年已实现连续30天全清洁能源供电,**柔性直流+构网型储能**是核心。 2. **数字孪生**:阿里云“能源数字孪生平台”把电网、管网、热网统一建模,故障定位时间从小时级降至分钟级。 3. **区块链绿电交易**: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上线“绿电合约链”,2023年累计成交绿电超200亿千瓦时。 ---

商业模式创新

- **虚拟电厂**:江苏“负荷聚合商”模式,聚合分布式储能、充电桩、空调负荷,**单次响应收益可达0.8元/kWh**。 - **能源托管**:深圳前海“能源物业”公司,为楼宇提供“电冷热储”一站式托管,客户节能率15%以上。 - **碳能协同**:上海环交所与国网联合推出“电-碳双账户”,企业可一键购买“绿电+CCER”套餐。 ---

区域实践案例

张北柔直工程:破解“弃风”难题

- **技术路线**:±500kV柔性直流环网,连接张北、康保、丰宁、北京四端,**新能源送出能力提高600万千瓦**。 - **经济账**:工程投运后,张北地区弃风率从15%降至3%,年增收超20亿元。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省协同

- **机制创新**:沪苏浙三地共建“能源互联网协同平台”,实现跨省绿电交易实时结算。 - **数据互通**:统一数据接口,**跨省负荷转移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 ---

面临的三大挑战

- **体制壁垒**:增量配网、售电侧改革尚未彻底,**“隔墙售电”仍受电压等级限制**。 - **经济性瓶颈**:用户侧储能度电成本约0.6元,高于峰谷价差,**需进一步降本或拉大价差**。 - **网络安全**:亿级终端接入带来DDoS攻击风险,**“零信任”架构尚未规模化应用**。 ---

未来五年展望

- **装机规模**:国家能源局预测,2028年分布式能源装机将突破8亿千瓦,**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20%**。 - **技术融合**:AI+储能+氢能的“长时储能”方案,有望把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升到70%。 - **市场机制**: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碳市场双轮驱动,**绿电溢价有望从3分/千瓦时提升至8分/千瓦时**。
能源互联网是什么_能源互联网国内现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