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互联网企业如何盈利_新能源互联网平台有哪些

新网编辑 14 0

新能源互联网企业如何盈利?拆解五大现金流模型

很多创业者一上来就问:“做新能源互联网到底怎么赚钱?”答案并不单一,而是取决于切入的细分赛道。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最常见的五种盈利模型拆开讲透。

新能源互联网企业如何盈利_新能源互联网平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售电差价:最传统也最稳定的现金流

问:售电差价是不是已经过时?
答:没有。在现货市场逐步放开的省份,平台通过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把低价电打包卖给高耗能工厂,**一度电可赚3—8分**。2023年广东现货均价0.38元/kWh,聚合商通过精准预测负荷,全年毛利仍能保持在12%以上。


2. 虚拟电厂服务费:政策红利下的新蓝海

问:虚拟电厂到底向谁收钱?
答:向电网公司收“调峰调频”服务费。以江苏为例,2024年削峰填谷补偿上限已提到1.5元/kWh,平台每聚合1MW可控负荷,**年服务费可达20万—35万元**。难点在于算法,需要把上千户小储能的SOC曲线预测误差控制在5%以内。


3. 碳资产交易:被低估的“睡后收入”

问:碳配额价格这么低,还能赚钱吗?
答:别只盯着全国碳市场,地方自愿减排机制才是金矿。例如福建“FFCER”2023年均价28元/吨,一个5MW屋顶光伏项目每年可产生约4200吨减排量,**平台抽成10%,单项目年躺赚12万元**。诀窍是把监测、核证、交易做成SaaS,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4. 数据订阅:把BMS数据卖给保险公司

问:电池数据值几个钱?
答:远比想象高。新能源车险赔付率常年在85%以上,保险公司急需真实工况数据做定价。平台把 anonymized 的电池循环次数、温度极值、快充占比打包成API,**按车收费,每车每年120—200元**。蔚来、特斯拉已内部跑通,第三方平台2024年才开始放量。


5. 金融利差:储能设备的分期租赁

问:重资产会不会拖垮现金流?
答:用SPV隔离风险。平台与金租公司成立项目公司,用户首付15%,剩余85%由资金方持有,平台赚取2%—4%息差。以100kWh工商业储能为例,**IRR可做到18%—22%**,且不占平台资产负债表。

新能源互联网企业如何盈利_新能源互联网平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能源互联网平台有哪些?按场景给你一张全景图

下面把主流平台按“发电—储能—充电—车—碳”五大场景梳理,方便快速对号入座。

发电侧:把屋顶变电站

  • 正泰安能:户用光伏龙头,2023年装机超9GW,盈利靠售电+运维年费。
  • 联盛新能源:聚焦工商业屋顶,提供“零投资”EMC模式,收益来自电价打折。
  • 远景EnOS:做风机和光伏的AI预测,向电站收SaaS订阅费。

储能侧:软件定义硬件

  • 海博思创:储能系统集成商,2023年国内出货量第二,靠EPC+长期运维赚钱。
  • 奇点能源:主打分布式储能柜,用“储能+虚拟电厂”双轮驱动。
  • 采日能源云:开放EMS接口,按点位收月租,已接入超1.2GWh储能。

充电侧:流量生意的升级版

  • 特来电:运营终端数突破45万,盈利模型=电费差价+服务费+广告。
  • 星星充电:自建+托管并行,2024年重点推“光储充”一体化站。
  • 云快充:只做第三方SaaS,不碰硬件,抽成5%—8%。

车侧:数据与能源的交汇点

  • 蔚来能源云:打通换电站、超充站、家充桩,靠“电池订阅”月费盈利。
  • 奥动新能源:换电运营商,2023年日均换电次数6万次,收入来自里程计费。
  • 极氪能源:自建超快充网络,向车主收“极分”,本质是预付费储值。

碳侧:把减排做成标准化商品

  • 碳阻迹:帮企业做碳核算+中和方案,客单价10万—300万元。
  •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全国碳市场总枢纽,交易手续费万分之八。
  • 绿电来了:专注绿证撮合,2023年交易量占全国18%,抽佣1.5%。

如何选平台?三个避坑指南

问:赛道这么多,怎么判断一个平台值不值得投?

看政策耦合度

优先选“非补贴不可活”的项目,例如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这类业务一旦政策退坡,估值直接腰斩。相反,售电差价、数据订阅受政策波动小,更适合长期持有。

看数据护城河

如果平台只是简单聚合硬件,没有算法和闭环数据,很容易被国网、南网抄后路。**真正值钱的是分钟级负荷预测误差<3%的模型**,而不是堆了多少台逆变器。

看现金流结构

把收入拆开:一次性设备销售占比>60%的要警惕,说明还在做“搬砖头”生意。健康的平台,**经常性收入(订阅、服务、息差)占比应≥40%**,才能穿越周期。

新能源互联网企业如何盈利_新能源互联网平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未来三年,最值得关注的三大变量

  1. 现货市场全国铺开:2025年前八成省份将运行电力现货,售电差价空间再放大2—3倍。
  2. 车网互动(V2G)规模化:比亚迪、特斯拉已开放V2G接口,私家车电池变成移动储能,平台抽成模式从“充”变“放”。
  3. 碳关税落地:欧盟CBAM 2026年全面实施,出口企业被迫买绿电/绿证,第三方平台迎来付费高峰。

新能源互联网不是单一赛道,而是一张由电力流、数据流、资金流交织的网络。谁能把“发储充车碳”五张牌打成同花顺,谁就能在下一轮洗牌中活下来。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