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哪些_如何选型

新网编辑 6 0

一、为什么企业突然都在问“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哪些”?

过去两年,制造业老板们聚在一起,话题从“要不要上云”变成了“到底该用哪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原因很简单:政策补贴窗口期缩短、订单波动加剧、设备老旧导致停机损失飙升,**“先上车再补票”已经来不及**。于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哪些、如何选型,成了采购部、IT部、生产部三方拉锯的核心议题。

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哪些_如何选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哪些?按场景拆给你看

1. 设备连接型:先把哑设备变“话痨”

  • 树根互联·根云:三一重工孵化,擅长高价值装备远程运维,支持超1400种工业协议。
  • 海尔卡奥斯:家电产业链上下游打通,注塑机、空调外机互联案例最多。

2. 生产协同型:让计划、物料、质量不再打架

  • 用友精智:ERP基因强,财务业务一体化,适合按单生产的小批量多品种工厂。
  • 宝信xIn³Plat:钢铁流程行业首选,连铸、热轧、冷轧排产算法沉淀十年以上。

3. 产业链服务型:把产能当外卖一样调度

  • 阿里云supET:服装、电子产业集群里,中小工厂共享订单,按小时出租产线。
  • 航天云网INDICS:军工级安全,航空航天零部件外协加工撮合交易量大。

三、如何选型?先回答自己五个“灵魂拷问”

Q1:我们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痛点是设备意外停机,优先选设备连接型;如果是插单频繁导致交期失控,生产协同型更合适;想把闲置产能变现,直接看产业链服务型。

Q2:现有IT底子有多厚?

老ERP跑在本地机房、没有API接口?那选带边缘网关、支持协议转换的平台,否则数据都采不上来。已有SAP/Oracle的集团,优先考虑自带ESB总线的厂商,减少推倒重来。

Q3:数据主权归谁?

军工、食品、医药企业,必须私有化部署,否则审计过不了关。轻资产工厂可以先用SaaS订阅,按设备点位月付,现金流压力小。

Q4:生态开放度如何?

看三个指标:
1. 开发者社区月活>5000人;
2. 应用商店里行业APP数量是否过百;
3. 是否支持二次开发分成,避免被单一供应商绑架。

Q5:ROI怎么算?

别只盯着“节省人力”。正确姿势是:
减少停机损失 + 提升良品率 + 缩短交货周期 = 年度可量化收益。
把这笔钱与平台五年TCO(订阅费+实施费+运维费)对比,回收期<18个月才值得推进。

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哪些_如何选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避坑指南:选型最容易踩的四个雷

雷区1:迷信“大厂光环”

某头部云厂商在化工行业只有三个成功案例,却承诺“三个月复制到你们厂”。结果PID控制算法水土不服,DCS系统频繁报警,最后项目烂尾。

雷区2:忽略“小协议”兼容性

一条产线里,西门子PLC用S7、发那科机器人用FOCAS、注塑机用Modbus,如果平台没有现成驱动,光协议适配就要额外掏几十万。

雷区3:低估“组织变革”成本

上了平台,生产部要改排产习惯、质量部要改检验流程、设备部要改点检制度。没有副总级别挂帅,各部门互相甩锅,系统再好也用不起来。

雷区4:合同里不写“退出条款”

某汽车零部件厂签约三年后发现平台涨价,想迁移数据却被收取高额导出费。提前在SLA里约定数据可无损导出、格式开放,才能避免被锁死。


五、实战:三个月完成选型的“七步工作法”

  1. 成立跨部门小组:生产、IT、财务、法务四方参与,减少信息孤岛。
  2. 梳理核心KPI:把“良品率提升2%”“换型时间缩短30分钟”写成可量化指标。
  3. 短名单筛选:用Gartner魔力象限+本地服务商口碑,筛到3家以内。
  4. Pilot产线验证:选一条停机损失最高的产线,跑30天POC。
  5. TCO精算:把隐藏费用(培训、二次开发、专线)全部折算到月。
  6. 商务谈判:锁定价格三年不涨价,赠送20%弹性点位。
  7. 分阶段推广:Pilot验证成功后再复制到同类型产线,避免一口吃成胖子。

六、未来三年,选型逻辑还会怎么变?

随着工信部“小快轻准”方案包推出,垂直行业SaaS会大量出现,例如只做锂电池隔膜缺陷检测的平台。届时,大企业可能采用“1+N”混合架构:一个集团级底座+N个行业级轻应用,既保证数据统一,又能快速迭代。

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哪些_如何选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中小企业会更青睐“产能即服务”模式,直接租用平台上的算法、模型甚至工程师,按小时计费,把工业互联网从“重资产投入”变成“轻资产运营”。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