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必须做互联网医院考察?
政策窗口期稍纵即逝,监管细则一年三变。不深入一线,你拿到的牌照可能第二天就被新规卡住。考察=把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商业风险一次性前置。很多机构折戟,不是模式不行,而是考察报告里缺了三张关键截图:医生多点执业备案回执、数据三级等保测评封面、省级监管平台接入确认单。

二、出发前:锁定考察目标与信息源
2.1 选哪几家医院?
- 已盈利且复诊率>35%的头部平台,看商业闭环
- 刚拿牌照未满6个月的新玩家,看踩坑点
- 公立三甲自建互联网医院,看合规样板
2.2 信息源清单
卫健委官网最新批复名单、IT桔子融资新闻、企业微信客服朋友圈、医生微博超话、患者社群截图。提前把公开数据拉成Excel,现场只核对差异值,效率翻倍。
三、现场考察:七步拆解流程
3.1 进门先拍三张照
医院入口指引牌、互联网医院独立诊室门牌、数据机房警示标识。这三张图在报告里就是“物理存在”证据,缺一张,监管抽查直接打回。
3.2 医生端体验
随机抽一名主治医生,完整走完一次视频复诊:
- 登录是否支持人脸识别+CA证书双因子
- 电子病历模板是否预置合理用药提醒
- 处方流转到药店平均耗时
把每一步截屏按时间轴编号,回酒店立刻补文字描述,防止记忆偏差。
3.3 患者端链路
用测试账号模拟三类人:
- 老年患者(字体放大版)
- 慢病患者(续方入口深度)
- 首诊患者(导流至线下规则)
记录每一步的放弃率节点,这比看DAU更真实。
3.4 数据安全现场抽检
直接要求运维打开堡垒机后台:
- 是否启用数据库脱敏
- 日志留存是否≥180天
- 等保测评报告是否在有效期内
拍照+盖公章页,缺一不可。

3.5 药品供应链
重点看冷链交接单:
- 2-8℃药品是否有连续温度曲线
- 异常温度是否触发拦截
- 退回药品二次入库SOP
让仓库主管现场演示一次拒收场景,比看PPT有效。
3.6 盈利模式交叉验证
把财务BP拉到小会议室,用三张表核对:
- 医保结算流水 vs 自费流水占比
- 医生服务费 vs 药品毛利占比
- 获客成本 vs 次月留存率
当场算LTV/CAC比值,低于3直接标红。
3.7 监管接口演示
要求工程师现场调用省级监管平台API:
- 处方上传成功率
- 异常预警推送延迟
- 医生资质校验返回码
录屏+日志打包带走,回公司可做灰度测试基线。
四、考察报告框架:让老板三分钟看懂
4.1 开篇结论
用红黄绿灯图标列出核心风险:
- 红灯:数据合规缺口
- 黄灯:盈利模型单一
- 绿灯:医生资源充足
4.2 证据页
每页只放一张截图+一句标注,例如:
“三级等保证书有效期至2025-07-19,覆盖范围含患者人脸数据”。杜绝大段文字,评审专家只扫关键信息。

4.3 对标差距表
维度 | 标杆值 | 被考察方 | 差距 |
---|---|---|---|
复诊率 | 42% | 28% | -14% |
处方审核时效 | 90秒 | 210秒 | +120秒 |
冷链断链次数/月 | 0 | 2 | +2 |
4.4 行动清单
用动词开头,每条不超20字:
- 补签医生多点执业协议
- 升级人脸识别SDK至3.2.1
- 采购医用保温箱50只
五、常见坑位预警
5.1 牌照≠合规
某省2023年突击检查,17家已挂牌机构因“电子病历未留痕”被暂停医保结算。考察时必须看实时日志,而非静态截图。
5.2 医生“挂名”陷阱
现场让医生登录后台,查看最近一周排班记录。如果显示0接诊,直接判定为僵尸账号,后续监管抽查会扣分。
5.3 冷链外包风险
部分平台把冷链委托给第三方,但合同里未明确温度异常责任。要求查看最近一次温度异常的理赔记录,没有则视为隐患。
六、如何验证考察报告可信度?
自问:如果明天监管来飞检,我能否用报告里的截图+编号在十分钟内定位到原始文件?
自答:把截图文件名设为“医院简称_日期_系统模块_页码”,再存进带水印的PDF,任何第三方都无法质疑真实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