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互联网+钢铁_如何转型升级
新网编辑
30
**2016年,钢铁行业的关键词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在“互联网+”浪潮的裹挟下,传统钢铁企业被迫思考:
**“除了卖钢,我们还能卖什么?”**
答案并不复杂——卖服务、卖数据、卖信用。
但落地过程却像把万吨高炉搬到云端,每一步都伴随阵痛。
---
### 一、2016年钢铁行业的真实痛点
**1. 价格倒挂:钢坯比矿泉水便宜**
2016年一季度,螺纹钢最低跌到1600元/吨,而同期农夫山泉批发价约合2000元/吨。
**2. 库存压顶:社会库存连续18周超千万吨**
钢贸商“托盘”模式崩盘,银行抽贷,仓库里的钢材成了烫手山芋。
**3. 信用崩塌:华东某大型钢贸商跑路引发连锁追债**
传统“熟人经济”在钢价暴跌面前不堪一击。
---
### 二、互联网+钢铁的三种主流模式
#### 1. 找钢网模式:撮合交易的“钢铁淘宝”
- **核心逻辑**:用高频交易数据反向指导钢厂排产
- **盈利点**:自营业务占比30%,赚取差价+供应链金融服务费
- **2016年数据**:日均撮合交易量突破10万吨,GMV超800亿元
#### 2. 欧冶云商模式:钢厂嫡系的“国家队”
- **核心逻辑**:宝钢牵头整合仓储、物流、加工资源
- **杀手锏**:电子提单+区块链溯源,解决重复质押问题
- **2016年成果**:上线半年注册企业超2万家,融资规模达50亿元
#### 3. 钢银电商模式:激进自营的“重资产”玩家
- **核心逻辑**:先买断钢厂现货,再通过平台分销
- **风险点**:2016年Q2曾出现7亿元存货跌价准备
- **转折点**:引入京东金融风控模型后,坏账率从2.3%降至0.8%
---
### 三、中小钢企如何低成本切入互联网?
**问:没有BAT背景,也没有百亿资金,怎么办?**
答:抓住三个“轻量化”切口。
#### 1. 微信小程序的意外收获
河北某民营钢厂通过**“钢材团购”小程序**,2016年Q4消化了40%的滞销库存。
关键动作:
- 设置“3车起订”门槛,降低物流成本
- 引入**微信支付分**作为赊销风控工具
#### 2. 抖音短视频的获客实验
江苏一家特钢企业拍摄“炼钢60秒”系列短视频,单条播放超200万。
转化路径:
- 评论区置顶“扫码获取最新报价”
- 企业微信客服**48小时内跟进**,成交率提升3倍
#### 3. SaaS系统的“共享”玩法
山东三家钢厂共用一套**库存管理SaaS**,每年节省IT支出120万元。
功能亮点:
- **实时同步**各仓库规格、吨数
- 自动生成**区域价差热力图**,指导调货
---
### 四、供应链金融的破局点
**问:银行不敢贷,民间利息高,资金怎么解决?**
答:把“钢材”变成“数据资产”。
#### 1. 物联网改造:给每卷钢一个“身份证”
- 上海某仓库试点**RFID电子标签**,货物移动轨迹实时上链
- 银行根据**动态质押率**放款,融资成本从年化18%降到9%
#### 2. 发票数据变现
- 2016年国家税务总局推广**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
- 钢贸商用历史开票记录申请**“税银互动”信用贷**,最快2小时到账
#### 3. 产能预售的“对赌”创新
- 河北某钢厂在平台上发布**“3个月后交货的螺纹期货”**
- 买家预付20%保证金,钢厂提前锁定利润,平台赚取2%服务费
---
### 五、2016年的三个关键教训
**1. 盲目烧钱换流量=慢性自杀**
某平台曾补贴50元/吨抢客户,三个月后资金链断裂。
**2. 忽略线下服务=自毁护城河**
华南一家电商承诺“24小时配送”,结果因找不到车队被集体投诉。
**3. 数据造假=行业毒药**
某平台虚报交易量被钢厂集体拉黑,估值从10亿跌到1亿。
---
### 六、留给2024年的启示
2016年的互联网+钢铁实验,本质上是一场**“用数字技术重建信用体系”**的运动。
那些活下来的企业,都遵循了三个原则:
- **轻资产运营**:能租不买,能合绝不独建
- **数据即信用**:仓库监控、物流轨迹、交易记录皆可融资
- **服务增值**:从卖钢材升级到卖“一揽子解决方案”
当今天的我们讨论产业互联网时,2016年的钢铁硝烟早已给出答案:
**技术只是工具,真正要颠覆的是“谁掌握定价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