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政策最新解读_如何合规开展线上诊疗

新网编辑 27 0

2024年,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部委密集发布十余份文件,为互联网医疗划出更清晰的“红线”与“绿区”。政策不是束缚,而是下一轮增长的入场券。本文用问答体拆解企业最关心的落地细节,帮助平台、医院、医生、药企在合规前提下快速扩张。

互联网医疗政策最新解读_如何合规开展线上诊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政策核心:线上诊疗“能做”与“不能做”的边界在哪?

问: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的“复诊”到底如何认定?
答:必须同时满足三项条件——
• 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已确诊;
• 病历资料(含检查检验结果)可在线上调阅;
• 诊断明确且病情稳定、无需调整治疗方案。
首次就诊、初诊、急危重症、精神类疾病一律不得在线开展诊疗。

问:电子处方流转到药店,需要哪些前置审批?
答:平台需先取得《互联网医院许可证》,并与药店签订《药事服务协议》,接入省级处方共享平台。没有零售连锁资质的药店不得接收电子处方药。


数据合规:患者隐私如何不被“偷走”?

问:哪些数据必须留在境内?
答:所有可识别个人身份的数据,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人脸、基因、病历影像,服务器必须部署在中国大陆,且通过网络安全三级等保测评

问:跨境科研合作如何合法调用数据?
答:需走“数据出境安全评估”通道,向省级网信部门提交:
• 数据出境必要性说明;
• 接收方所在国法律环境评估;
• 数据泄露应急处置预案。
未经审批擅自传输,平台最高可被处以年营业额5%的罚款。


医保支付:线上看病怎样才能刷医保?

问:哪些项目已纳入医保线上结算?
答:截至2024年6月,全国已有29个省级平台开通互联网复诊医保支付,覆盖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慢特病。检查费、药品费、配送费暂不纳入统筹基金,仅支持个人账户支付。

互联网医疗政策最新解读_如何合规开展线上诊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问:医生线上开方,医保如何控费?
答:医保局通过“双通道”机制监控:
• 事前:医生开方时系统实时提醒药品限制使用条件;
• 事后:大数据筛查异常处方,如30天内重复开药、超剂量用药。
违规处方将扣减医生绩效,并暂停其互联网诊疗权限。


药品网售:处方药线上销售的红线清单

问:哪些处方药禁止网络零售?
答: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第一版)》,明确:
• 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 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医疗用毒性药品;
• 中药配方颗粒、医疗机构制剂。
平台需在显著位置公示禁售目录,并建立AI关键词拦截系统。

问:患者上传纸质处方拍照,平台如何验真?
答:必须对接医院HIS系统,通过“处方二维码+CA签章”双重验证。无法溯源的纸质处方一律视为无效,药师不得审核通过。


医生多点执业:线上执业备案全流程

问:公立医院医生在互联网医院兼职,需要哪些手续?
答:分三步完成:
• 向第一执业机构书面报备,取得同意函;
• 在“国家卫健委医师电子化注册系统”提交多点执业申请;
• 与互联网医院签订劳动合同,明确线上诊疗时间、收入分配、医疗责任险。
未备案擅自执业,医生将被记入不良执业行为记录。


技术合规:AI辅助诊断的“黑盒”如何打开?

问:AI软件给出诊断建议,法律责任归谁?
答:依据《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最终诊疗决策必须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作出。AI算法需通过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并在说明书注明“辅助诊断,非最终结论”。

互联网医疗政策最新解读_如何合规开展线上诊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问:算法更新后,是否需要重新注册?
答:若涉及诊断性能、预期用途、核心算法架构变更,必须重新提交注册变更申请。仅优化界面或提升运行效率,可走备案流程。


地方试点:海南、上海、北京的差异化政策

海南:允许外资设立互联网医院,试点跨境远程会诊,但不得向境外患者开具中国境内药品处方。
上海:探索“医保电子凭证+信用就医”,患者可先诊疗后付费,逾期不还影响个人征信。
北京:对互联网医院实行“分级分类”监管,三甲医院可独立设置互联网医院,二级医院必须与第三方平台合作。


未来展望:2025年可能出现的三大变化

电子病历互通:全国建成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浏览器,线上问诊无需重复上传检查报告;
医保线上统筹:慢性病药品配送费有望纳入医保报销,降低患者负担;
AI医生责任险:保险公司将推出针对AI误诊的专项险种,保费按算法准确率浮动。

政策窗口期往往只有12-18个月,提前布局合规体系的平台将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