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6月,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持牌互联网保险机构共196家,其中全国性公司157家,区域型公司39家。这一数字比2023年底增加了23家,增速明显放缓,监管趋严是主因。

一、为什么官方数字与第三方统计差距大?
不少媒体引用“超300家”的说法,原因在于把持牌机构与备案的保险科技服务商混为一谈。前者可独立承保,后者只能提供技术或销售通道。查询路径:
- 银保监会官网→在线服务→保险中介云平台→“互联网保险信息披露”专栏
- 输入机构名称,若显示“互联网保险业务许可证编号”,即为持牌
二、196家机构的三类画像
1. 传统保险公司直营平台(约60家)
代表:平安好车主、泰康在线、太保享健康
特点:依托母公司品牌,产品线完整,理赔网点全国覆盖,但价格优势有限。
2. 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4家)
众安、泰康在线、安心、易安(易安已破产重整,牌照待处置)
核心差异:不设线下网点,所有流程线上完成,保费普遍比传统渠道低8%-15%。
3. 保险中介持牌平台(132家)
水滴、慧择、小雨伞等属于此类
盈利方式:赚取保险公司佣金,优势在于比价功能强,劣势是理赔需协调承保公司。
三、三步验证平台是否正规
第一步:查牌照
在银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输入平台名称,核对业务范围是否含“互联网保险业务”。

第二步:看支付账户
正规平台保费直接进入保险公司对公账户,若跳转至个人账户或第三方理财账户,立即终止交易。
第三步:验电子保单
投保成功后24小时内应收到保险公司官方发送的电子保单(PDF格式),编号可在保险公司官网或官方APP查询。
四、2024年新趋势:牌照收紧后的三大变化
变化一:区域牌照停发
2023年12月起,银保监会暂停审批仅限特定省份经营的互联网保险牌照,存量39家区域型机构成为稀缺资源。
变化二:外资加速入场
德国安顾、美国利宝等国际险企通过收购中介牌照切入,2024年已备案3家外资控股平台。
变化三:自营平台崛起
车企(如比亚迪保险)、医药集团(如同仁堂保险代理)依托场景流量自建平台,避开中介佣金,用户可节省约10%保费。

五、常见疑问解答
问:在支付宝买保险算哪家机构?
答:支付宝作为代销渠道,实际承保方为人保财险、国泰产险等持牌公司,电子保单由承保公司签发。
问:为什么同一款重疾险在不同平台价差达30%?
答:除促销活动外,差异主要来自附加服务(如绿色通道、二次诊疗)是否捆绑销售,需对比条款细则而非只看价格。
问:互联网保险理赔会更难吗?
答:数据显示,2023年互联网保险平均理赔时效为1.8天,快于线下渠道的3.2天。关键在投保时如实健康告知,避免“宽进严出”。
六、未来三年数量预测
行业专家普遍认为,在偿二代二期工程(对保险公司资本充足率更严格的要求)约束下,2027年持牌互联网保险机构将稳定在180-200家区间,淘汰主体将是资本金不足10亿元的小型中介。对于消费者而言,机构数量减少反而意味着服务标准化程度提升,选择时更应关注平台是否具备持续经营能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