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互联网投资为何突然爆发?
**政策、疫情、资本三重共振** - **政策**:2023年国家药监局连续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明确网售处方药合规边界,相当于给行业“发牌照”。 - **疫情**:三年封控培养了线上问诊、送药到家的用户习惯,渗透率从不足5%跃升至18%。 - **资本**:一级市场2022年融资总额仍达260亿元,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头部企业现金流充裕,开始并购中小平台。 ---医药互联网投资有哪些风险?
**四大雷区必须提前识别** 1. **合规风险**:处方药线上销售需同时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与《药品网络销售备案》,任何一项缺失都可能被下架。 2. **医保支付瓶颈**:目前仅27个省市开通线上医保统筹账户支付,且仅限常见病复诊,慢病用药仍需线下报销。 3. **毛利倒挂**:送药上门服务履约成本占客单价25%-30%,而药品加价率受“零加成”政策限制,盈利依赖广告与会员费。 4. **数据安全**:患者病历、处方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将面临《个人信息保护法》顶格处罚。 ---哪些细分赛道值得押注?
**避开大而全,选择“小而美”** - **DTP药房数字化**:肿瘤、自身免疫等特药院外处方年增速40%,数字化DTP药房通过冷链直达患者,毛利可达15%-20%。 - **基层医疗SaaS**:为3.5万家乡镇卫生院提供电子处方流转系统,按年订阅收费,复购率超90%。 - **AI辅助审方**:利用NLP技术自动识别处方配伍禁忌,降低药师人力成本50%,已在北京、深圳医保定点药店试点。 ---如何评估一家医药互联网企业的估值?
**别只看GMV,关注这三个指标** - **处方流转量**:反映真实医疗需求,而非补贴驱动的OTC销售。 - **医保结算占比**:高于30%说明业务具备政策可持续性。 - **药师人效**:日均审核处方≥300张的企业,技术替代人力已跑通。 ---未来三年可能出现的变局
**技术突破可能重塑行业** - **区块链溯源**:药品从生产到患者全流程上链,假劣药问题有望根治,头部企业已开始与药监局共建联盟链。 - **医保电子凭证全国打通**:一旦实现异地线上结算,慢病用药市场规模将释放千亿级增量。 - **处方药广告放开**:参考美国GoodRx模式,比价工具可能颠覆现有定价体系,平台佣金模式面临重构。 ---普通投资者如何参与?
**三种路径各有利弊** 1. **港股通**:买入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已盈利标的,需警惕创新业务拖累利润。 2. **Pre-IPO基金**:押注细分赛道独角兽,但锁定期长达3-5年,流动性差。 3. **可转债**:部分SaaS企业发行可转债,约定上市后可转股,兼具债性与股性。 ---一个真实案例的启示
**叮当健康2022年上市破发后的自救** - **问题**:过度依赖第三方配送,履约成本占比高达32%。 - **对策**:自建前置仓将平均配送时长从50分钟压缩至28分钟,复购率提升12个百分点;同时砍掉毛利率低于10%的OTC品类,转向高毛利的保健品与医疗器械。 - **结果**:2023年Q2首次实现Non-GAAP盈利,股价较发行价反弹45%。 ---最后的提醒
医药互联网不是“互联网+医药”的简单叠加,而是**医疗合规、供应链效率、技术能力的三重考验**。在政策尚未完全明朗前,**现金流健康度比增长故事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