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24年依旧有人前赴后继做App?
答案很简单:流量红利在消退,但场景红利正在爆发。当用户每天平均打开9个App已成习惯,谁能解决更细分的痛点,谁就能分到蛋糕。下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拆解值得关注的五大方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赛道一:AI原生应用是不是伪需求?
不是伪需求,而是需求被重新塑造。
- 传统工具类App只是“更快”,AI工具类App却能“替你做”。例如AI写作助手把“写”变成“说”,门槛骤降。
- 盈利模型清晰:订阅+按量付费。Notion AI上线三个月就带来千万美元ARR,验证了付费意愿。
- 技术壁垒:自研大模型太贵,但垂直场景微调依旧有机会。法律、医疗、跨境电商客服都是可切入口。
赛道二:小程序会杀死独立App吗?
不会,反而成为独立App的“试衣间”。
- 先用小程序验证需求:某记账小程序日活20万后,推出独立App,次月留存率直接拉到45%。
- 平台规则限制倒逼升级:微信对虚拟支付抽成,促使开发者把高ARPU用户迁移到自有App。
- 数据归属权:独立App能拿到更完整的用户行为链路,反哺算法推荐。
赛道三:出海还有机会吗?哪些市场被低估了?
拉美、中东的“下沉市场”正在复制中国2015年的故事。
| 地区 | 互联网渗透率 | 支付痛点 | 机会品类 |
|---|---|---|---|
| 巴西 | 81% | 信用卡分期 | 现金贷、跨境电商 |
| 埃及 | 57% | 货到付款 | 社交娱乐、小游戏 |
| 墨西哥 | 72% | 银行开户率低 | 数字钱包、P2P转账 |
本地化三板斧:语言本土化、支付方式接入、本地网红分销,缺一不可。
赛道四:超级App的缝隙在哪里?
微信、支付宝、抖音都在做“无所不能”,但重度用户仍需要更专业的工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案例:抖音有剪辑功能,但CapCut依旧全球月活2.5亿,因为专业创作者需要关键帧、LUT调色。
- 方法论:找到高频场景里的低频高客单价需求,例如直播电商的选品数据库、短视频的版权音乐库。
- 护城河:不是功能,而是社区+数据资产。谁能沉淀UGC模板,谁就能形成飞轮。
赛道五:App如何穿越周期?
三个指标决定生死:次留、7留、付费转化率。
- 次留低于35%:产品核心路径过长,砍掉非必要注册步骤。
- 7留低于20%:缺乏场景触发,用Push+短信+邮件组合拳召回,内容必须个性化。
- 付费转化率低于3%:定价策略错误,尝试阶梯订阅+年度折扣,并增加“后悔药”退款窗口。
未来三年,App创业者的生存清单
1. 数据合规:GDPR、CCPA、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法务成本需提前计入。
2. 隐私计算:苹果ATT框架后,如何用SKAdNetwork归因成为必修课。
3. 多端融合:手机+车机+AR眼镜,同一账号无缝切换体验。
4. 可持续盈利:广告、订阅、交易抽佣至少布局两种,单一模式抗风险能力太弱。
最后抛出一个思考题:当AI让开发成本降到“一人一周一个App”,真正的壁垒会是什么?答案是:对用户场景的洞察深度。技术可以被复制,但你对巴西小镇青年如何分期的理解,无法被轻易拿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