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图表2016怎么看_2016年P2P平台数量变化

新网编辑 21 0

2016年互联网金融图表到底透露了什么?

**一句话看懂**:2016年的图表把“野蛮生长”与“监管收紧”画成两条交叉线,前者冲高,后者急刹,留下一地数据供人复盘。 ---

图表里的三条关键曲线

1. **P2P平台数量曲线**:年初约3400家,年末骤降至不足2000家,**全年净减少40%**。 2. **贷款余额曲线**:从年初的4500亿元一路涨到年末的8500亿元,**增幅接近90%**,与平台数量反向而行。 3. **问题平台曲线**:全年共出现1100余家问题平台,**6月和12月出现两次爆雷高峰**,恰好对应监管文件落地前后。 ---

为什么平台数量暴跌,贷款余额却飙升?

自问:钱都去哪儿了? 自答:头部平台虹吸效应。 - **马太效应显现**:前50家平台占全年新增贷款的70%,小平台退出,大平台接盘。 - **资金端集中**:银行理财收益跌破4%,**大量散户资金涌入头部P2P**,推高贷款余额。 - **资产端扩张**:消费金融、现金贷崛起,**人均借款额度从5000元涨到12000元**,单笔规模放大。 ---

监管文件如何改写图表走势?

- **8月24日《暂行办法》**:限额令(个人20万、企业100万)直接卡死大单模式,**次日成交量下滑35%**。 - **银行存管倒计时**:未上线存管的平台在11月集中下线,**12月单月减少平台数创纪录**。 - **专项整治风暴**: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联合排查,**一周内关停82家“僵尸平台”**。 ---

2016年图表对今天的三点启示

1. **数据背离是预警信号**:平台数量与贷款余额反向而行,往往预示行业洗牌开始。 2. **政策节点=爆雷节点**:每次监管细则落地后30天内,问题平台数量必现峰值。 3. **头部集中度决定风险边界**:当TOP10平台市占率超过50%,系统性风险开始酝酿。 ---

如何复用2016年图表做2024年预判?

- **步骤一**:抓取当前平台数量与贷款余额,对比2016年同期斜率。 - **步骤二**:标记2024年已发布的监管文件,**用2016年的“30天爆雷窗口”模型**预测下一波退出潮。 - **步骤三**:监测头部平台资金净流入,**若连续两周增速低于行业均值,警惕流动性风险**。 ---

隐藏在图表背后的用户行为变迁

- **投资端**:2016年用户平均投标期限从9个月缩短到4个月,**“快进快出”成为主流**。 - **借款端**:18-25岁人群占比从12%飙升至28%,**“以贷养贷”首次被图表量化**。 - **地域端**:三四线城市成交额占比突破40%,**“农村包围城市”策略验证成功**。 ---

一张图看懂2016年P2P死亡名单特征

| 特征维度 | 存活平台 | 死亡平台 | |----------|----------|----------| | 上线时间 | 早于2014年 | 晚于2015年 | | 注册资本 | ≥5000万 | ≤3000万 | | 单月成交 | ≥1亿 | ≤1000万 | | 存管状态 | 已上线 | 未上线 | ---

尾声:把2016年图表钉在墙上

下次再看到“平台数量下降+贷款余额上升”的组合,别急着欢呼行业净化,**先查TOP10平台资金流向**——2016年的教训是,当图表开始分叉,真正的风暴才刚登陆。
互联网金融图表2016怎么看_2016年P2P平台数量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