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宠物市场?
过去五年,“毛孩子经济”四个字频繁出现在投资圈、消费圈、甚至地产圈。原因并不复杂:人口结构变化、情感需求升级、可支配收入提高,三股力量叠加,把原本小众的养宠行为推上了主流消费舞台。2023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突破1.2亿只,市场规模达到27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7%,远高于同期社会零售总额增速。

二、宠物行业值得投资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把视角拆成三层:需求端、供给端、资本端。
1. 需求端:谁在持续买单?
- 单身经济:独居人口突破9200万,宠物成为情感陪伴首选。
- 银发市场:60岁以上养宠人群占比从5%升至12%,退休老人更愿意为“陪伴”付费。
- 精致养宠:Z世代把宠物当“孩子”,主粮、零食、保健品、生日蛋糕、摄影写真一个不落。
2. 供给端:哪些赛道最拥挤?
- 主粮:外资品牌仍占高端,但国产替代正在加速,2023年国产主粮线上份额首次超过50%。
- 医疗:连锁医院跑马圈地,单店模型跑通后,资本开始押注“宠物+保险”闭环。
- 智能用品:自动喂食器、智能猫砂盆、GPS项圈,客单价高、复购率也高。
3. 资本端:热钱流向哪里?
2023年宠物行业融资事件67起,总金额超45亿元,其中宠物食品与供应链、宠物医疗、宠物SaaS三大赛道吸金最多。红杉、高瓴、腾讯、字节跳动均已布局。
三、宠物市场前景如何?未来五年还有多大增量?
1. 渗透率天花板还有多高?
中国家庭宠物渗透率仅22%,美国是68%、日本是57%。即便不追平欧美,只要提升到35%,也意味着新增4000万只宠物,对应市场规模再扩容1500亿元。
2. 单宠消费还能怎么升级?
目前单只犬猫年均消费约2300元,美国是4700元。差距主要在医疗、保险、殡葬三大高附加值服务。以宠物保险为例,中国渗透率不足1%,瑞典是40%,空间肉眼可见。
3. 下沉市场是不是伪命题?
不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宠物增速已连续三年高于一二线城市。核心驱动力是电商物流下沉+短视频种草。2023年拼多多宠物类目GMV增长120%,其中70%订单来自县域。

四、投资者最担心的三个风险点
1. 政策会不会突然收紧?
目前《动物防疫法》《宠物饲料管理办法》已落地,整体基调是规范而非打压。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的细化,可能影响犬类数量。
2. 同质化竞争如何突围?
答案在细分差异化:处方粮、老年犬粮、无谷粮、功能零食、定制鲜粮……每一个小切口都能跑出10亿级品牌。参考人用食品逻辑,宠物食品也会走向“成分党”时代。
3. 线下门店盈利模型脆弱?
传统宠物店靠洗美、零售、寄养“三驾马车”,但房租人工高、坪效低。新解法是把零售+服务+社交做成复合空间:卖咖啡、办生日会、做宠物婚礼,把到店频次从每月1次提升到每周1次。
五、2024-2028年值得关注的五大趋势
趋势一:国产高端化——福贝、比瑞吉、豆柴等头部厂商开始自建工厂、收购海外配方,剑指外资垄断的高端主粮。
趋势二:宠物医疗连锁化——新瑞鹏、瑞派、宠颐生三大集团门店数均破千家,下一步比拼的是专科能力(肿瘤、眼科、牙科)。

趋势三:保险+体检套餐——支付宝、微保、平安先后上线宠物医保,与连锁医院合作推“年卡”,降低单次医疗门槛。
趋势四:智能用品订阅制——猫砂、尿垫、驱虫药按月配送,绑定用户的同时提高复购率。
趋势五:宠物殡葬情感化——火化、骨灰钻石、克隆服务客单价可达万元,满足“拟人化”告别需求。
六、普通人如何低门槛切入宠物赛道?
1. 副业方向
- 短视频带货:聚焦冷门品种养护知识,粉丝精准、广告议价高。
- 社区团购:联合小区便利店做冻干零食拼团,零库存、现金流好。
2. 轻资产创业
- 上门喂养:节假日需求爆发,单次收费80-150元,一线城市月入2万不难。
- 宠物摄影:轻婚纱、毕业照主题,客单价800-3000元,复购靠“成长记录”。
七、写在最后:别只盯着猫狗
异宠(仓鼠、鹦鹉、爬宠)增速连续三年超过30%,监管更宽松、供应链毛利更高。2023年抖音“守宫”话题播放量突破18亿次,背后就是小众高溢价逻辑。下一轮机会,或许藏在“非猫狗”的细分品类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