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乳制品行业现状_未来发展趋势

新网编辑 14 0

2015年乳制品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行业规模首次突破3,300亿元**,同比增长8.6%,但增速比2014年回落2.3个百分点。 **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全年液态奶进口量达46万吨,奶粉进口量突破70万吨,**“洋奶”市场份额已占国内零售终端的17%**。 **价格端出现罕见“双降”**:原奶收购价全年下跌12%,终端零售价下跌3%—5%,**“奶贱伤农”与“奶贵伤企”并存**。 ---

需求侧:谁在买?买什么?

**谁在买?** - 一线城市:25—35岁的新中产成为绝对主力,**愿意为“有机”“草饲”溢价20%—30%**。 - 三四线城市:母婴渠道带动高端奶粉下沉,**“小城市大消费”现象凸显**。 **买什么?** - **常温酸奶**爆发:莫斯利安、纯甄、安慕希三家销售额合计突破200亿元。 - **低温鲜奶**回暖:巴氏奶增速重回两位数,**“当日达”冷链物流成为竞争焦点**。 - **成人奶粉**细分:中老年高钙、女士脱脂、运动蛋白粉三大SKU贡献新增量。 ---

供给侧:牧场、乳企、渠道的三重博弈

**牧场端:规模化率提升至53%** - **“万头牧场”模式**在华北、东北加速复制,单产从6.2吨提高到7.5吨。 - 散户退出速度超预期,全年减少8万户,**“公司+合作社”成为主流**。 **乳企端:双寡头+区域龙头的格局固化** - **伊利、蒙牛**市占率合计达46%,但区域乳企通过**“鲜战略”**守住30%低温份额。 - **海外并购潮**:光明收购以色列Tnuva、新希望布局澳洲牧场,**“全球资源+中国消费”逻辑跑通**。 **渠道端:电商与母婴店崛起** - 电商占比突破9%,**“618”“双11”奶粉销量同比翻番**。 - 母婴系统门店数量达9.8万家,**“专业导购+会员制”挤压商超KA**。 ---

政策变量:最严奶粉注册制落地前夜

**配方注册制** - 2015年10月征求意见稿发布,**“一个工厂三个配方”**直接淘汰70%中小品牌。 - 贴牌、代工模式遭遇灭顶之灾,**渠道库存一度高达6个月**。 **复原乳标识** - 国家再次强调复原乳必须醒目标注,**“调制乳”销量下滑15%**,倒逼企业转向纯奶。 **生鲜乳收购新标准** - 菌落总数从200万CFU/ml下调至100万,**中小牧场成本增加0.2元/公斤**,加速行业出清。 ---

消费者最关心的五个问题

**Q1:进口奶真的比国产奶安全吗?** 抽检数据显示,**国产奶合格率99.5%,进口奶合格率98.7%**,差距已微乎其微。 **Q2:为什么超市里的牛奶越来越便宜?** 原奶过剩+电商促销,**“价格战”实质是去库存**。 **Q3:有机奶值不值得买?** 有机牧场转换期需3年,**溢价30%—50%中,20%是真实成本,其余为品牌溢价**。 **Q4:低温鲜奶比常温奶更有营养吗?** 巴氏杀菌保留更多乳铁蛋白,**但差异需长期饮用才能体现**,对普通消费者意义有限。 **Q5:奶粉注册制后价格会涨吗?** **预计涨幅10%—15%**,但杂牌退出后,头部品牌促销力度反而加大。 ---

未来三年三大确定性趋势

**1. 产业链纵向一体化** - **伊利、蒙牛、新希望**将掌控上游50%奶源,**“得奶源者得天下”**重回行业共识。 **2. 低温鲜奶“巷战”升级** - **“7日鲜”“当日达”**成为卖点,**区域乳企凭冷链半径优势守住护城河**。 **3. 功能性乳品爆发** - **益生菌、A2β-酪蛋白、零乳糖**三大技术路线,**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 ---

企业如何抓住2016—2018窗口期?

**中小乳企** - **“小而美”路线**:聚焦单一品类(如低温酸奶),**深耕200公里冷链圈**。 - **绑定母婴渠道**:与连锁母婴店共建“前店后厂”体验区,**提升复购率至60%**。 **大型乳企** - **海外资源卡位**:新西兰、澳洲、欧洲三大奶源带布局完毕,**对冲国内原奶价格波动**。 - **数字化会员**:通过扫码溯源、积分兑换,**将电商用户沉淀为私域流量**。
2015乳制品行业现状_未来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