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食品到底“无”的是什么糖?
在超市货架上看到“无糖”二字,很多人下意识认为产品里一点甜味都没有,其实**“无糖”≠“无甜味”**。国家标准规定,每100克或100毫升中**碳水化合物(糖)含量≤0.5克**即可标注“无糖”。但企业仍可用**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高倍甜味剂(三氯蔗糖、甜菊糖苷)**替代蔗糖,既满足口感又规避热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问自答:那“无蔗糖”是不是就安全?
答:不一定。无蔗糖可能加了**果糖、麦芽糖浆**,升糖速度并不低。
糖尿病人能吃无糖饼干吗?
可以,但需满足三个前提:
- 配料表前五位无麦芽糊精、淀粉糖浆——它们升糖指数堪比白糖。
- 每100克碳水总量≤15克——再“无糖”也是面粉做的,碳水仍是血糖主力。
- 单次食用≤30克——约3片苏打饼干的量,搭配坚果延缓吸收。
自问自答:为什么有人吃了无糖饼干血糖仍飙升?
答:忽略总碳水、一次吃太多、或饼干里**隐形淀粉**作祟。
无糖食品行业最新趋势
1. 原料升级:从“代糖”到“纤维+蛋白”
头部品牌开始用**抗性糊精、菊粉**替代部分面粉,既减碳水又增加膳食纤维;乳清蛋白粉加入曲奇,降低血糖波动。
2. 场景细分:儿童零食、孕期控糖、健身代餐
儿童款无糖棒棒糖用**赤藓糖醇+果汁浓缩液**,甜度温和防龋齿;孕期系列添加**叶酸、DHA**,兼顾营养与控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渠道变革:医院药房成新入口
2023年阿里健康数据显示,**无糖食品在OTC渠道销量同比增长210%**,医生推荐比网红带货转化率高3倍。
选购无糖食品的5个避坑技巧
- 看“营养成分表”而非只看包装大字——重点盯“碳水化合物”一栏。
- 警惕“无添加蔗糖”字样——翻到背面找果葡糖浆、结晶果糖。
- 糖醇超过20克/100克可能腹泻——肠胃弱者选赤藓糖醇更安全。
- 无糖月饼、蛋糕仍含大量油脂——热量炸弹同样升糖。
- 优先选“低GI认证”标识——中国营养学会认证产品更可信。
无糖食品的未来:技术、政策与消费心理
技术端:**酶法改性淀粉**可将面粉GI值从85降至35,预计2025年商业化;政策端,国家卫健委拟将“糖醇类”单独标注,避免企业浑水摸鱼;消费端,Z世代更关注**“清洁标签”**,配料表超过5行直接放弃。
自问自答:无糖食品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智商税”?
答:只要**标准透明、科普到位**,它仍是控糖人群的重要工具,而非噱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