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行业市场现状如何
2024年,中国火电装机容量约13.6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48%,仍是电力系统的“压舱石”。**煤价回落、容量电价政策落地、电力现货市场扩容**三大因素,让行业盈利水平显著修复。

供需格局:区域分化明显
- **华东、华南**负荷中心:高峰时段电力缺口仍在,火电利用小时数保持在4500小时以上。
- **三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火电被大量挤占,利用小时数跌至3500小时以下。
盈利结构:从单一电量到“电量+容量+辅助服务”
过去,火电收入九成来自电量电价;2024年起,**容量电价按每千瓦每年100—165元补偿**,为固定成本兜底;**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收入占比已升至8%—12%。
火电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技术路线:清洁高效+灵活调峰
行业不再纠结“要不要火电”,而是“要怎样的火电”。
- **超超临界机组**:供电煤耗降至270克/千瓦时以下,碳排放强度下降15%。
- **灵活性改造**:最小技术出力从50%降至20%,爬坡速率每分钟提升2%额定容量。
- **掺烧生物质、绿氨**:2030年目标掺烧比例10%,单台机组年减碳可达60万吨。
政策导向:容量市场+碳市场双轮驱动
国家能源局已明确2025年建成全国统一的**电力容量市场**,火电通过竞价获得“可用性”收益;**全国碳市场第二履约周期**将火电排放基准线收紧8%,倒逼效率低的小机组退出。
资本流向:央企并购+地方整合
2023—2024年华能、国电投等央企完成8起煤电资产并购,**平均PB仅0.8倍**,远低于新能源1.5—2倍的估值。地方能源集团则通过“上大压小”整合30万千瓦以下机组,**单省平均关停容量200万千瓦**。
火电企业如何穿越周期
成本控制:燃料+金融双对冲
头部企业已建立**年度长协煤占比80%+动力煤期货套保20%**的组合,燃料成本波动收窄至±5%以内;同时发行**绿色债券**置换高息贷款,财务费用再降30—50个基点。

商业模式:从发电到综合能源服务
以华能某沿海电厂为例:
- 利用现有蒸汽管网,为化工园区供汽,**年增收3亿元**。
- 建设熔盐储热系统,夜间低谷储热、白天顶峰发电,**容量补偿收益提高12%**。
- 出售调频辅助服务,**每兆瓦每月可获15万元**。
投资者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火电股票还能涨吗?
当前板块平均股息率5.5%,高于十年期国债2.7个百分点。**若煤价维持800元/吨以下、容量电价政策不转向,龙头公司ROE可稳定在10%以上**,估值修复空间仍在。
新能源大基地会不会彻底替代火电?
不会。风光装机虽到2030年或超25亿千瓦,但**有效容量仅10%—15%**,遇到连续7天无风无光,仍需火电顶峰。电网模拟显示,**2060年仍需保留4亿千瓦火电作为应急备用**。
CCUS能否让火电实现零碳?
目前**CCUS成本300—400元/吨CO₂**,若碳价低于200元/吨,经济性不足;预计到2030年,随着**驱油封存、化工利用**规模扩大,成本可降至150元/吨,届时火电+CCUS将与绿氢调峰同台竞争。
写在最后
火电行业正站在“传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的交汇点。**短期看政策红利,中期看技术迭代,长期看商业模式重塑**。谁能率先完成灵活性改造、锁定低成本燃料、拓展综合能源服务,谁就能在下一轮周期中占据先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