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编行业2016年市场现状_未来发展趋势

新网编辑 13 0

2016年塑编行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2016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聚丙烯(PP)作为塑编袋主要原料,其价格从年初的6800元/吨一路下探至5月的低点5900元/吨,随后又在四季度反弹至7200元/吨。原料价格过山车式的变化让中小塑编企业库存管理难度陡增,部分资金链紧张的工厂被迫减产甚至停产。海关数据显示,当年中国塑料编织袋出口量约186万吨,同比下降,但出口单价却由每吨1180美元上涨至1240美元,说明行业正在从“量”向“质”转型

塑编行业2016年市场现状_未来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下游需求结构发生了哪些微妙变化?

传统的水泥、化肥、粮食三大领域仍占塑编袋总需求的七成以上,但增速已明显放缓。反观快递物流、电商集装、环保建材三大新兴场景,2016年对塑编袋的需求增速高达18%,远高于传统领域的。以快递为例,当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310亿件,每件平均消耗0.08个编织袋,直接带来24.8亿只新增需求。

  • 水泥行业:去产能政策导致袋用量下滑,但方底阀口袋渗透率提升,单袋承重从50kg向1吨柔性集装袋升级。
  • 粮食行业:东北玉米临储政策取消,散装运输比例提高,塑编袋需求减少,但食品级内衬袋需求增加。
  • 电商物流:“双十一”当天产生编织袋需求1.2亿只,推动彩色覆膜袋、防伪溯源袋快速放量。

环保风暴如何重塑产业格局?

2016年7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北、山东等塑编产业聚集地,取缔无证小拉丝机台超过2000套,淘汰落后产能约30万吨。短期看,供给收缩导致普通编织布价格一度上涨300元/吨;长期看,环保倒逼企业升级设备,当年全行业新增高速圆织机1200台,能耗降低15%,粉尘排放下降40%

企业如何应对?三条路径浮出水面:

  1. 煤改气:山东临沂某龙头企业投资800万元改造锅炉,年节省标煤5000吨,获得政府补贴200万元
  2. 水性油墨替代:广东佛山企业率先使用水性油墨印刷,VOCs排放从120mg/m³降至20mg/m³,产品溢价5%
  3. 回收料高值化:江苏宿迁企业开发30%回收料+70%新料的共挤膜技术,成本下降8%,强度保持率95%以上。

技术升级:从“织袋子”到“做系统”

2016年,行业研发投入占比首次突破1.2%,出现三大技术亮点:

  • 高强度扁丝:通过添加0.3%纳米碳酸钙,拉伸强度提高12%,克重降低8%
  • 智能涂覆线:浙江温州企业引进德国8.2米宽幅淋膜机,速度达250m/min,废品率控制在1%以内。
  • RFID集成袋:与菜鸟网络合作试点,在袋体植入超高频电子标签,实现物流全程追溯,单袋成本增加0.15元,但客户愿意溢价0.3元采购。

区域竞争:谁在崛起,谁在掉队?

2016年塑编产业地图出现“南强北弱”的新特征:

塑编行业2016年市场现状_未来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区域2016年产量(万吨)同比核心优势
浙江温州85+5%高端设备集群+外贸渠道
山东临沂72-3%原料成本低+物流枢纽
安徽界首45+12%再生料产业链完整
河北雄县38-8%环保限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产能开始分流订单:越南2016年塑编袋出口量增长22%,主要承接日本、韩国的中低端需求,其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60%


未来五年,塑编企业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

1. 如何平衡“环保投入”与“利润”?

预计到2020年,行业环保标准将再提高30%。企业可通过共享治污设施降低投入:例如5家工厂联合建设1.5万吨/日污水处理站,单厂分摊成本120万元,比独立建设节省40%

2. 是否该布局海外产能?

在越南、印尼设厂的盈亏平衡点是年产量8000吨,低于此规模则面临物流成本反噬。建议优先选择关税豁免国,如柬埔寨对美出口塑编袋享受零关税

3. 怎样抓住“可循环包装”政策红利?

商务部《电商绿色包装指南》要求2025年可循环包装占比达20%。企业可开发聚丙烯编织周转筐,使用寿命5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比一次性袋子低35%


给中小企业的三条生存建议

  • 专注利基市场:例如专攻25kg宠物食品袋,该品类年增速20%,且客户对价格敏感度低。
  • 绑定大客户:与中粮、新希望等集团签订3年长期协议,锁定60%产能,换取10%预付款。
  • 数字化改造:投资10万元接入ERP+MES系统,订单交付周期从7天缩短至3天,库存周转率提升50%
塑编行业2016年市场现状_未来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