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汽车行业的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通俗讲就是企业把“钱—货—钱”循环做得有多快。对汽车主机厂而言,链条更长:从钢材、电池、芯片,到整车下线,再到经销商库存,最后交到消费者手中。任何环节卡壳,现金就被压在仓库里,利息、折旧、降价风险立刻攀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核心指标拆解:哪些数字最能暴露问题?
行业常用三大指标:
- 存货周转天数(DIO):整车+零部件平均多少天才能卖完;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经销商、大客户多久能把车款打回主机厂;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PO):主机厂又能拖多久才给供应商付款。
把三者揉在一起,就是现金转换周期(CCC)=DIO+DSO-DPO。CCC越短,说明企业用别人的钱做生意的能力越强。
行业现状:为什么新能源车企普遍“慢半拍”?
2023年上市财报显示,传统燃油车龙头平均CCC为负值(-12天),而新势力普遍高达45天以上。原因有三:
- 零部件国产化率差异:电池、电机高度依赖少数供应商,议价空间小,DPO被压缩;
- 直营模式:跳过经销商,DSO虽短,但库存压力全部回到主机厂,DIO拉长;
- SKU暴增:个性化选装导致预测失准,滞销车型占用资金。
自问自答:主机厂如何缩短现金转换周期?
Q1:库存高企,是不是只能降价清库?
A:降价是“止血”,不是“造血”。更聪明的做法是滚动预测+柔性排产。特斯拉上海工厂把销售数据以天为单位回传MES系统,订单波动在±3%以内,DIO从28天压到11天。
Q2:经销商回款慢,能否像快消品一样压货?
A:汽车单价高,压货会触发经销商资金链断裂。替代方案是金融工具组合:主机厂旗下金融公司推出“库融+票融”,车辆合格证质押给银行,经销商付30%保证金即可提车,DSO从45天降到20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Q3:供应商账期已到,但现金流紧张怎么办?
A:把应收账款证券化。比亚迪2023年发行ABN,把对国轩的应收账款打包出售,回笼资金47亿元,DPO反而延长15天,供应商也拿到保理融资,双赢。
案例对比:丰田VS某新势力,差距藏在细节里
指标 | 丰田(2023) | 某新势力(2023) |
---|---|---|
DIO | 9天 | 52天 |
DSO | 12天 | 8天(直营) |
DPO | 45天 | 28天 |
CCC | -24天 | 32天 |
丰田的秘诀是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爱信精机的变速箱直接寄存在丰田仓库,未上线前物权归爱信,上线后才计入丰田存货。这一招让DIO再降3天。
经销商视角:如何不被库存拖垮?
4S店最怕“压库”。破解路径:
- 动态授信:银行根据每日库存周转调整授信额度,滞销车立刻减贷,倒逼门店精准订货;
- 跨店调拨:上汽大众搭建“库存共享云”,全国门店库存实时可视,A店滞销的帕萨特在B店三天卖出,调拨物流成本由主机厂承担;
- 残值兜底:广汽埃安承诺三年60%保值回购,经销商才敢大胆进车,DIO下降18%。
未来趋势:数字化如何再砍10天?
主机厂正在测试三项技术:
- 区块链信用凭证:零部件从出厂到上线全程扫码,银行实时确权,供应商凭凭证即可融资,DPO有望再延10天;
- AI销量预测:蔚来用气象数据训练模型,雨天订单预测准确率提升22%,排产误差缩小,DIO再降5天;
- 电池银行:宁德时代推出电池租赁,车企只买车壳,电池资产剥离表外,整车库存资金占用减少30%。
给中小企业的三点落地建议
即便不是头部车企,也能立刻行动:
- 先做减法:砍掉连续三月周转低于行业均值30%的SKU,释放现金流;
- 再谈金融:与地方城商行合作,以库存合格证做质押,利率比民间短贷低40%;
- 最后数字化:用钉钉+简道云搭建库存预警系统,成本不到两万元,DIO平均下降7天。
营运能力不是财务部的独角戏,而是研发、采购、制造、销售、金融的合奏。谁能把“慢钱”变“快钱”,谁就能在下一轮价格战里活下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