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饲料行业整体表现如何?
2013年,中国饲料总产量首次突破1.9亿吨,同比增长8.6%,创历史新高。其中,**猪料占比仍超五成**,禽料紧随其后,水产料增速最快,达到12.4%。

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年产百万吨以上企业增至33家**,合计市场份额接近50%。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关停并转现象加剧,全年退出企业数量超过800家。
原料价格波动对行业利润影响有多大?
2013年,国际大豆、玉米价格经历“过山车”行情:
- 一季度南美干旱推升CBOT大豆至1600美分/蒲式耳;
- 三季度美国丰产预期又令价格回落至1200美分以下。
国内饲料企业普遍采用**“基差采购+期货套保”**组合策略,将原料成本波动压缩在±5%以内。即便如此,行业平均毛利率仍由上一年的9.2%下滑至7.8%。
政策红利与监管压力并存,企业如何应对?
2013年,《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全面实施,要求企业建立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程可追溯体系。
头部企业如**新希望、海大、通威**投入超亿元升级ERP与物联网系统,实现批次二维码追溯;中小厂则选择第三方检测外包,单吨检测成本增加15—20元。

下游养殖结构变化带来哪些新需求?
生猪规模化率突破40%,**“一条龙”集团自配料比例提升至65%**,商品料空间被压缩。禽业方面,白羽肉鸡联盟限产保价,肉鸡料需求首次出现负增长。
水产饲料成为亮点:
- 华南地区**加州鲈、生鱼**等特种鱼养殖爆发,高端膨化料需求增长25%;
- 华中稻田养虾模式推广,带动小龙虾料销量翻番。
技术升级: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
2013年,**微生态制剂、酶制剂、植物精油**三类替抗产品进入快速导入期。以广东某龙头企业为例,其“无抗教槽料”方案使仔猪腹泻率下降30%,料肉比降低0.15。
饲料加工装备同步升级:
- 牧羊集团推出**“双螺杆膨胀+真空喷涂”**水产料生产线,淀粉糊化度提高至98%;
- 布勒中国发布**“智能工厂”**概念,实现生产能耗降低12%。
资本加速入场,行业并购逻辑是什么?
2013年饲料行业共发生并购案28起,涉及金额超120亿元。**“区域互补+产业链延伸”**成为主流模式:

典型案例:大北农以5.6亿元收购湖南九鼎30%股权,补齐华中猪料短板;中粮斥资15亿元控股江苏某水产料企业,打通“饲料—养殖—加工”全链条。
2014年值得关注的三大变量
1. 原料替代技术突破:小麦替代玉米价差窗口再现,饲料配方中**小麦用量或增至20%**;
2. 环保风暴升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低蛋白日粮+精准饲喂”**需求激增;
3. 电商渠道萌芽:双胞胎、正大试水饲料B2B平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模式在江西、湖南试点,单吨物流成本下降30元。
中小企业突围路径在哪里?
面对巨头挤压,区域型饲料厂可聚焦“小而美”赛道:
- **反刍料**:内蒙古、宁夏等地肉牛、奶牛存栏增长,精补料市场空间超300万吨;
- **功能性添加剂**:与高校合作开发**“抗应激、促发情”**等差异化产品,毛利率可达25%以上。
国际经验对中国市场的启示
对比美国饲料工业百年历程,中国仍处于“规模化中后期”阶段。**嘉吉、泰森**通过“饲料+食品”双轮驱动实现穿越周期,提示国内企业:
- 向上控制原料(如新希望布局海外大豆压榨厂);
- 向下延伸食品(如温氏打造“生鲜+熟食”品牌)。
2013年的饲料行业,像一场加速洗牌的大考:有人凭借技术红利弯道超车,有人因环保红线黯然离场。当成本、政策、需求三重变量交织,唯有**“技术深耕+模式创新”**的组合拳,才能在未来五年继续留在牌桌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