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混凝土外加剂到底有哪些种类?
很多工程人拿到图纸时都会先问:混凝土外加剂有哪些种类?答案并不复杂,却常被“简称”搞混。按照GB/T8075最新分类,外加剂可分为化学功能型与矿物掺合型两大类,而施工现场最常接触的是以下六种:

- 减水剂:降低水胶比,提高强度;
- 缓凝剂:延长初凝时间,避免冷缝;
- 早强剂:冬季抢工期的“加速器”;
- 引气剂:提升抗冻等级,常见于东北项目;
- 膨胀剂:补偿收缩,地下室抗裂标配;
- 泵送剂:保塑、润滑,长距离泵送不堵管。
二、如何挑选减水剂?先弄清五个关键指标
“如何挑选减水剂”是搅拌站技术部的高频问题。与其听销售员口若悬河,不如自己掌握五大硬指标:
- 减水率:普通型≥8%,高效型≥14%,聚羧酸高性能型≥25%;
- 坍落度保持性:夏季60min损失≤20mm才合格;
- 收缩率比:28d收缩率比≤110%,否则后期开裂风险大;
- 氯离子含量:预应力混凝土必须≤0.02%;
- 碱含量:活性骨料工程需控制总碱量≤3kg/m³。
三、聚羧酸 vs 萘系:谁才是性价比之王?
很多老板纠结:聚羧酸单价高,萘系便宜,到底选谁?
自问自答:
Q:聚羧酸真的比萘系省钱吗?
A:看综合成本。聚羧酸减水率高,单方水泥可节省15~30kg,按400元/吨水泥计算,每方混凝土直接降低6~12元;再加上后期强度提升、养护周期缩短,大型项目反而更划算。
Q:萘系是不是一无是处?
A:在小方量、低标号、常温施工场景下,萘系适应性依旧优秀,且对砂石含泥量敏感度低,搅拌站无需改造设备即可使用。

四、实战案例:C50泵送混凝土减水剂选型全流程
某商业综合体底板厚2.5m,强度等级C50,要求一次连续浇筑。技术部按以下步骤锁定减水剂:
步骤1:锁定类型
因大体积、高强度、泵送三重需求,直接排除萘系,聚焦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
步骤2:实验室试配
对比三家供应商样品,数据如下:
| 品牌 | 减水率 | 初凝时间差 | 60min坍损 | 28d收缩率比 |
|---|---|---|---|---|
| A | 28% | +210min | 15mm | 105% |
| B | 26% | +180min | 25mm | 112% |
| C | 29% | +240min | 10mm | 108% |
最终选择品牌C:减水率最高且坍损最小,满足泵送要求。
步骤3:现场验证
连续浇筑36小时,实测入泵坍落度稳定在200±10mm,无离析、无堵管,底板28d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18%。

五、容易被忽视的三个细节
1. 含气量控制:聚羧酸自带引气功能,若砂石级配差,含气量可能超标,需复配消泡剂;
2. 温度敏感性:气温低于10℃时,缓凝组分需减量,防止超缓凝;
3. 与水泥适应性:每换一批水泥必须做小试,曾有项目因水泥石膏形态变化导致减水剂失效,被迫停工。
六、未来趋势:功能复合化与低碳化
随着碳排放政策收紧,单一减水剂已无法满足绿色混凝土需求。下一代产品将集成减水-早强-降粘三功能,同时采用生物基聚醚合成路线,碳足迹降低40%以上。搅拌站若提前布局,可在环保评级中抢占先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