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调行业现状怎么样?一句话概括:总量见顶、结构升级、渠道重构、品牌分化。2024年空调市场还会涨吗?大概率会,但增长方式已从“量增”转向“价增”与“换新”。下面用问答式拆解,把关键信息一次说透。

一、需求端:换新成为唯一增量,谁来买单?
Q:空调保有量已接近天花板,新增需求从哪来?
A:主要来自存量换新与局部新增两大场景。
- 存量换新:2024年起,首批“家电下乡”空调进入第15年,超1.2亿台老能效机型待淘汰;政府新一轮“以旧换新”补贴额度提升至单台500-800元,直接刺激换机。
- 局部新增:精装房渗透率突破40%,开发商集中采购带动工程渠道;下沉市场百户保有量仍低于城市30台,仍有小幅补位空间。
二、供给端:谁在赚钱,谁在失血?
Q:价格战打了三年,哪些企业还能盈利?
A:格力、美的、海尔三强合计份额已超75%,盈利靠高端化+全球化。
- 高端化:2023年单价6000元以上挂机销量同比+28%,COLMO、卡萨帝、格力至尊系列毛利率保持在35%以上。
- 全球化:美的泰国基地产能提升至800万套,海尔印度工厂本地化率90%,有效对冲国内价格战。
反观中小品牌,原材料铜价高位震荡,压缩机成本占比升至45%,二线品牌每台亏损80-120元,2024年预计再退出5-8个品牌。
三、技术路线:变频之后,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Q:消费者到底为什么愿意多掏钱?
A:三大技术卖点正在重塑购买决策:
| 技术方向 | 2023年渗透率 | 溢价空间 |
|---|---|---|
| 新一级能效 | 68% | +300-500元 |
| 全域无风感 | 22% | +800-1200元 |
| AI节能算法 | 9% | +1500元以上 |
值得注意的是,冷媒替代成为2024年暗线:R290产线改造补贴已下发,格力、海信率先量产,每台成本增加80元但出口欧盟可享20欧元绿色补贴。

四、渠道变革:线下经销商还能活吗?
Q:直播电商冲击下,传统专卖店是不是要关门?
A:不会消失,但角色从“卖货”变成“服务”。
- 美的前置仓+闪装模式:线下门店转型仓储点,3小时送装一体,2023年下沉市场占比提升至42%。
- 格力云网批:经销商通过小程序下单,总部直发终端,砍掉省级代理,单台物流成本降低18元。
- 海尔场景体验店:三翼鸟门店空调与暖通、净水联动销售,客单价突破3万元。
五、政策变量:2024年哪些补贴能落地?
Q:除了以旧换新,还有哪些政策红包?
A:重点关注三大文件:
- 《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二期:2024年6月起,政府采购强制采购新一级能效,预计带来200万台B端订单。
- 《碳排放管理体系》试点:空调纳入碳足迹核算,出口型企业每减少1kg CO₂可获0.3元退税。
- 地方消费券:广东、江苏已明确2024年继续发放家电消费券,空调单品补贴上限10%。
六、价格预测:2024年空调会涨价吗?
Q:铜价、汇率、补贴多重因素下,终端价格怎么走?
A:结构性涨价已成定局。
- 成本端:LME铜价若维持在8500美元/吨,每台挂机成本增加60-80元。
- 需求端:换新用户更关注能效与舒适度,对价格敏感度下降15%。
- 竞争端:头部品牌默契提价,2024年3月新冷年开盘均价预计上调5-8%。
但低端机价格战仍将持续:小米、云米等互联网品牌通过ODM压缩成本,2000元以下机型或再降5%。
七、风险提示:哪些黑天鹅可能砸盘?
Q:2024年空调市场最大风险是什么?
A:不是需求,是渠道库存堰塞湖。

2023冷年结束时行业库存4800万台,相当于10个月销量。若2024年Q2出现凉夏,渠道将被迫降价清库,重演2015年价格跳水。头部企业已提前应对:美的推行T+3订单制,库存周转天数降至22天;格力通过云网批强制经销商月度打款提货,降低窜货风险。
中国空调行业正在穿越“中年危机”:规模红利消失,但技术、渠道、政策的结构性机会仍在。对于从业者,2024年拼的不再是产能,而是精准洞察换新人群、快速迭代高端技术、重构渠道价值链的能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