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轮胎行业现状_轮胎品牌销量排名

新网编辑 26 0

2016年全球轮胎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6年,全球轮胎行业在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新兴市场增长放缓环保法规升级的三重夹击下,进入深度调整期。天然橡胶价格从年初的每吨1400美元一路飙升至11月的1900美元,随后又迅速回落,令轮胎企业毛利如过山车般起伏。与此同时,中国乘用车销量增速首次跌破10%,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也未能延续高增长,导致替换胎需求疲软。最棘手的是,欧盟“轮胎标签法”第二阶段、美国NHTSA滚动阻力新规同步落地,迫使厂商在配方与结构设计上投入更多成本。

2016年轮胎行业现状_轮胎品牌销量排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16年轮胎品牌销量排名:谁登顶?谁掉队?

全球前十榜单

  1. 普利司通:以约2.8亿条销量继续领跑,北美与亚太替换胎贡献最大增量。
  2. 米其林:2.3亿条,高端配套胎占比高达42%,欧洲电动车配套份额超50%。
  3. 固特异:1.9亿条,北美皮卡胎独占鳌头,但在中国替换市场跌出前五。
  4. 大陆马牌:1.4亿条,SUV与冬季胎增速达12%,德国本土工厂产能利用率98%。
  5. 住友橡胶:1.1亿条,邓禄普品牌在东南亚替换胎渠道下沉效果显著。
  6. 倍耐力:6800万条,超高端UHP胎占营收45%,被中国化工收购后整合加速。
  7. 韩泰:6500万条,OE配套量首次超越锦湖,现代起亚订单占比降至55%。
  8. 优科豪马:6000万条,日本本土销量下滑8%,北美雪地胎增长20%。
  9. 锦湖:5800万条,因劳资纠纷导致天津工厂停产45天,全年损失约800万条。
  10. 固铂:4500万条,北美越野胎细分市场市占率第一,中国工厂产能利用率仅65%。

中国本土品牌为何集体失声?

2016年中国轮胎总产量约6.1亿条,同比增长3.2%,但本土前十强销量总和不及普利司通一家。玲珑、赛轮、三角等头部企业虽在产能规模上跻身全球二十强,却面临三大瓶颈:

  • 品牌溢价不足:同规格产品出口均价仅为米其林的55%,替换市场仍以“低价走量”为主。
  • 技术认证壁垒:欧盟ECE噪声认证通过率不足60%,美国SMARTWAY认证仅玲珑一家通过。
  • 渠道控制力弱:北美独立轮胎经销商网络中,中国品牌占比不足8%,远低于韩泰的22%。

原材料波动如何重塑行业格局?

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合计占轮胎成本的55%,2016年两者的价差一度扩大至每吨400美元。面对这一局面,不同梯队企业采取截然相反的策略:

第一梯队(米其林、普利司通):通过长期协议锁定80%的天然橡胶采购量,并加速布局印尼、泰国橡胶园,将原料自给率提升至35%。

第二梯队(韩泰、优科豪马):采用“期货套保+区域化采购”组合,将价格波动对毛利率的影响控制在±1.5%以内。

中国本土企业:由于套保工具运用能力不足,玲珑、赛轮的毛利率分别下滑3.2和4.1个百分点,部分中小厂商甚至被迫停产。

2016年轮胎行业现状_轮胎品牌销量排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环保法规倒逼技术革命

2016年欧盟新标签法将滚阻系数限值从E级提升至C级,噪声上限再降3分贝。这直接催生了三大技术趋势:

  1. 白炭黑替代炭黑:米其林Pilot Sport 4的胎面配方中,白炭黑占比高达35%,湿地制动距离缩短2.7米。
  2. 生物基油应用:普利司通在日本市场推出含30%生物异戊二烯的ECOPIA EP150,滚动阻力降低12%。
  3. 轻量化骨架材料:固特异采用芳纶纤维替代部分钢丝,单胎减重1.2公斤,商用车百公里油耗下降0.3升。

电商渠道是救命稻草还是昙花一现?

2016年美国轮胎线上销售额突破30亿美元,占替换市场总量的8.5%,而中国市场这一比例仅为2.1%。但值得注意的是,途虎养车在“双11”单日售出65万条轮胎,相当于一个中型工厂全年产量。电商对传统渠道的冲击体现在:

  • 价格透明化:米其林Primacy 3ST在电商平台均价较线下低12%,迫使经销商让利。
  • 服务前置化:固特异与京东合作推出“线上下单+线下安装”模式,覆盖2000家门店,安装满意度达96%。
  • 长尾需求爆发:优科豪马在亚马逊的缺气保用胎销量增长300%,而传统门店库存周转天数高达45天。

2016年留下的悬念:并购潮会延续吗?

中国化工以71亿欧元收购倍耐力、固铂收购英国APOLLO VREDESTEIN,这两起标志性事件预示着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对于年销售额不足10亿美元的中小厂商而言,“要么被收购,要么退出高端市场”将成为未来五年的生存法则。

2016年轮胎行业现状_轮胎品牌销量排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