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客流量总是上不去?
很多老板把“没人来”简单归结为位置差、竞争大,却忽略了顾客决策路径已经彻底改变。过去靠招牌和传单就能把人拉进店,现在90%的潜在顾客在到店前,已经在手机里完成了“搜索—对比—评价”三步。如果线上没有存在感,线下再努力也事倍功半。

线上获客三板斧:搜索、地图、短视频
1. 搜索优化:让顾客搜得到你
顾客最常搜的是“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川菜馆推荐”这类长尾词。门店名称+品类+地标的组合必须出现在以下位置:
- 美团/大众点评店铺标题
- 小程序页面title
- 公众号文章首段
案例:把“蜀味小馆”改成“蜀味小馆·春熙路川菜”,搜索曝光量一周提升47%。
2. 地图标注:把“路过”变“专程”
高德、百度地图的“美食榜单”每天有千万级点击。完善POI信息(电话、营业时间、环境图)并引导顾客打卡,可提升30%自然流量。一个小技巧:在地图详情页上传3张不同角度的门头照,系统会优先推荐。
3. 短视频:用15秒种草
抖音同城页推荐逻辑=完播率+互动率+地理位置。拍摄脚本公式:前3秒特写菜品爆浆/拉丝→中段展示制作过程→结尾抛出福利(如“评论区抽5人免单”)。注意加#成都美食#春熙路打卡 这类同城话题。
线下留客三件套:排队、拍照、复购
1. 制造“排队经济学”
人越多的店,越吸引人。但真排队会劝退顾客,虚拟排队系统(如美味不用等)能平衡体验与热度。数据显示,显示“前方等位15桌”比“等位5桌”更能提升留存率,因为顾客认为“值得等”。

2. 设计“拍照点”而非装修
与其花20万做豪华装修,不如留一面3×2米的打卡墙,成本不到5000元。关键元素:
- 高饱和度色块(克莱因蓝、爱马仕橙)
- 立体字装置(如“成都辣度认证”)
- 顶部补光灯(手机直出无滤镜)
3. 复购钩子:把一次消费变三次
结账时扫码进群,当天发“下次到店送菜券”,核销率可达65%。进阶玩法:群里每周三发“暗号菜”,凭暗号享半价,培养顾客“蹲群”习惯。
数据复盘:哪些动作真正有效?
关键指标拆解
用Excel建一张流量漏斗表:
| 阶段 | 数据来源 | 本周数值 | 优化动作 |
|---|---|---|---|
| 曝光 | 美团搜索+抖音播放 | 12,000次 | 优化标题关键词 |
| 进店 | 大众点评点击 | 800人 | 首图换菜品特写 |
| 核销 | 团购券使用 | 240单 | 增加“到店送饮料”文案 |
每周只改一个变量,30天后能精准定位最有效的动作。
常见误区答疑
Q:投流和刷单哪个优先?
A:先刷单后投流。平台算法会给“已有好评”的店铺更高权重,纯投流会导致获客成本翻倍。建议先找本地KOC(粉丝1万以下)做5-10条真实探店,再投DOU+定向3公里。

Q:小预算怎么做节日营销?
A:蹭热点比造节更有效。比如情人节不推套餐,改推“单身狗粮”(超大份薯条+单身狗证),成本降低60%,话题性反而更强。
未来趋势:私域不是建群,是分层
2024年开始,平台抽佣将持续上涨。把顾客按消费频次分层才是出路:
- 1次顾客:推“二次到店券”
- 3次顾客:拉进VIP群,提前试菜
- 5次以上:邀请成为“荣誉店长”,每月送霸王餐
用企业微信的标签功能,自动推送不同内容,人力成本几乎为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