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计算市场现状:规模、玩家与格局
2023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突破6200亿元,同比增长约32%。IaaS仍是收入主力,占比近六成;PaaS增速最快,达到45%;SaaS则因中小企业付费意愿提升,首次突破千亿元。

谁在领跑?
- 阿里云:份额约34%,金融、政务、电商三大垂直继续深耕。
- 华为云:政企订单激增,年增速高达50%,在政务云市场拿下第一。
- 腾讯云:游戏、音视频、社交场景优势稳固,海外节点扩张提速。
- 百度智能云:AI云收入占比超过30%,大模型带动二次增长。
未来五年发展趋势:三大确定性机会
1. 大模型+云原生:算力需求再翻倍
自ChatGPT引爆后,国内已有80+家厂商发布大模型。训练一次千亿级参数模型,单次成本约1200万元,推理成本每月300万元起。算力缺口推动GPU云、裸金属、Serverless容器三大产品形态爆发。
2. 行业云:从“通用底座”到“场景即服务”
金融、制造、医疗、汽车四大行业贡献超过55%的新增订单。典型场景:
- 金融云:分布式核心系统替换,单笔合同金额破亿元。
- 汽车云:自动驾驶仿真平台,单车每日产生4TB数据。
- 医疗云:影像AI训练,合规要求推动专属云落地。
3. 边缘云:5G+IoT催生新节点
2025年,中国边缘节点数量预计达到80万个,覆盖90%的地级市。低时延直播、工业质检、V2X车联网是三大刚需场景。运营商与云厂商共建MEC,分成比例从3:7逐渐走向5:5。
企业上云常见疑问:成本、合规、迁移
成本到底贵不贵?
自建IDC五年TCO≈公有云1.8倍,但前提是业务波峰波谷差超过3倍。若流量稳定,混合云更划算:核心数据私有,弹性流量公有。
合规红线有哪些?
- 等保三级是政务、金融入场券。
- 数据跨境需通过安全评估,SCC条款已更新至2.0版。
- 关基条例要求关键系统两地三中心容灾。
迁移周期多久?
小型电商2周可完成;大型银行核心系统18个月起步。建议采用双模IT:老系统稳态,新系统敏态,逐步灰度。

技术演进路线:从虚拟化到Serverless
容器化渗透率已达72%
Kubernetes成为事实标准,但多集群管理仍是痛点。阿里云ACK、华为云CCE、腾讯云TKE均推出联邦集群方案,实现跨云调度。
Serverless进入生产环境
函数计算冷启动时间从秒级降至毫秒级,冷启动率低于0.1%。典型落地:
- 电商秒杀:峰值QPS30万,成本降低60%。
- 视频转码:按帧计费,比包年包月省40%。
软硬协同优化
阿里云自研神龙架构、华为云擎天、腾讯云星星海,均把虚拟化开销压到5%以内。DPU/IPU成为新战场,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150亿元。
投资视角:哪些赛道仍值得All in?
GPU云算力租赁
单卡A100日租金8元,回本周期10个月。但需警惕2025年国产芯片量产后的价格踩踏。
云安全SaaS
云原生安全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45%,CWPP、CSPM、CNAPP三大子赛道中,CNAPP(一体化平台)最受资本青睐。
云管理服务(MSP)
头部MSP毛利率35%,远高于云分销的8%。具备多云管理能力+行业Know-how的厂商将拿到超额溢价。
写在最后:留给后来者的窗口期
公有云格局已定,但行业云、边缘云、AI云仍存缝隙。创业公司若想突围,必须做到:
- 单一场景打穿,拿下标杆客户。
- 与运营商、集成商深度捆绑,共享渠道。
- 提前布局国产芯片适配,等待政策东风。
未来五年,中国云计算将不再是“跑马圈地”,而是精耕细作。谁能把场景做深、把成本做低、把合规做透,谁就能在下一轮洗牌中活下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