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材料价格为何波动?核心驱动因素拆解
原材料价格并非随机涨跌,而是受多重变量叠加影响。先自问自答: Q:为什么同一个月内钢材价格先涨后跌? A:月初钢厂限产消息推高预期,月中港口库存数据超预期回升,叠加美元指数走强,导致投机资金撤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供给端:矿山事故、环保限产、港口拥堵都会瞬间收缩供给;
- 需求端:新能源抢装潮、地产新开工面积、家电出口订单是三大观测指标;
- 金融端:美元流动性、期货市场多空持仓比、ETF资金流入速度。
二、2024年重点品类走势预判:铜、锂、纸浆谁更抗跌?
把视线拉长到全年,用数据说话:
- 铜:全球显性库存仅够消费三周,新能源车用铜量同比增28%,价格中枢或抬升至9000美元/吨;
- 锂:盐湖提锂产能Q3集中释放,电池级碳酸锂或从60万元/吨回落至35万元/吨;
- 纸浆:欧洲港口库存天数降至20天历史低位,国内文化纸需求疲软,浆价维持高位震荡。
三、如何降低采购成本?五个实战策略
与其被动追价,不如主动设计成本结构。
1. 建立“三色预警”库存模型
把库存天数划分为绿(安全)、黄(警戒)、红(紧急)三区,当库存跌破黄区下限即触发补货,避免恐慌性高价采购。
2. 使用期货套保+现货点价组合
举例:某电缆厂需要在三个月后买入500吨铜,先在期货市场卖出等量空头锁定价格,待现货价格下跌时点价采购,平均降低采购成本3%—5%。
3. 签订浮动—固定双轨合同
与供应商约定:当LME价格低于基准价时按浮动价结算,高于基准价则按固定价执行,既享受下行红利又封顶上行风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区域替代采购
东南亚再生铝锭比国内原铝便宜800元/吨,通过SGS检验后可直接用于压铸,单吨节省成本6%。
5. 供应链金融杠杆
利用银行承兑汇票+保理融资,把账期从30天拉长到90天,资金年化成本从8%降至4%。
四、容易被忽视的三类隐性成本
降本不只盯着单价,更要算总拥有成本(TCO)。
- 质检失败成本:一批不合格镍豆导致电镀线停机,损失远超原料价差;
- 汇率波动:进口木浆以美元计价,人民币升值1%即可抵消20元/吨涨幅;
- 物流中断:红海危机绕行好望角,集装箱运费从1500美元飙至6000美元。
五、数字化工具如何赋能采购决策?
传统Excel已无法应对高频波动,三类工具正在普及:
- 价格爬虫+BI看板:实时监控百川、上海钢联等20家平台报价,异常波动自动邮件预警;
- AI预测模型:基于过去五年库存、开工率、宏观数据训练LSTM网络,对铜价方向性预测准确率达72%;
- 区块链溯源:从矿山到仓库全链路上链,降低质检争议带来的隐性成本。
六、未来三年原材料采购的两大趋势
趋势一:再生料占比强制提升。欧盟CBAM碳关税2026年全面实施,使用30%再生铝可减免每吨200欧元碳成本。 趋势二:长协锁价窗口缩短。头部钢厂开始推行季度定价甚至月度定价,倒逼下游提高行情研判频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以上逻辑落地,采购部门就能从“成本中心”升级为“利润中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