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电商平台上动辄上万条SKU,很多人第一次买充电器都会陷入“功率越大越好”“接口越多越好”的误区。本文用一线采购与实测经验,拆解选购逻辑,并给出可落地的品牌清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功率到底该怎么定?
先问自己:给谁充电?
- iPhone 14系列:官方标称27W,实测峰值26.3W,**30W PD头性价比最高**。
- MacBook Air M2:满载45W,**65W氮化镓可同时带一台笔记本+一部手机**。
- 游戏本:90W以上才压得住,**100W双C口是出差党首选**。
如果家里只有手机、耳机,**20W足够**;一旦涉及平板或轻薄本,**直接上65W**。
二、氮化镓是必须吗?
体积与散热如何权衡?
传统硅MOS方案在65W以上体积会失控,而氮化镓(GaN)可把100W做到口红大小。
- **发热降低30%**:实测Anker 65W GaN一小时表面温度54℃,硅方案67℃。
- **价格贵20-30元**:同功率差价约一杯咖啡钱,**长期出差建议一步到位**。
注意:部分低价“假氮化镓”用硅+小体积外壳,满载掉功率,**认准PI/Navitas芯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接口数量怎么选?
单C口、双C口还是2C1A?
实测场景:晚上床头同时充iPhone+Apple Watch+AirPods。
- 单C口:必须插线板扩展,**桌面凌乱**。
- 2C1A:A口留给老旧Micro-USB设备,**兼容性满分**。
- 三口同时输出:多数品牌会降功率,**优先看独立功率分配表**。
结论:**三口>双口>单口**,但三口满载总功率需≥100W。
四、快充协议兼容清单
哪些协议不能少?
PD 3.0/3.1是通用底线,品牌私有协议决定上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华为:SCP 22.5W/40W,**需原装或第三方授权**。
- 小米:120W魔改PD,**只有小米系头才能满血**。
- 三星:PPS 45W,**第三方45W头即可触发**。
避坑:标“兼容QC4+”却不写PPS的,**三星S23系列只能15W慢充**。
五、2024年值得买的5个型号
按场景分类,附京东/天猫实时价
- Anker 711 30W Nano:iPhone专用,体积跟苹果5W一样,活动价89元。
- 绿联65W氮化镓2C1A:三口不降功率,149元性价比天花板。
- 倍思100W 2C2A:笔记本+手机+耳机同时满速,229元。
- 紫米20号 25000mAh 210W:移动电源+充电器二合一,出差神器399元。
- 苹果原装96W:MacBook Pro 16寸唯一满血选择,官网价584元。
六、真假快充如何一眼识别?
三步验证法
- 看铭牌:输出栏写“5V3A / 9V2.22A / 15V3A”才是PD 3.0。
- 测电流:用Power-Z表,iPhone 14应跑到8.7V 2.95A。
- 摸温度:满载10分钟超过70℃必虚标。
七、电商详情页避坑关键词
看到以下描述直接关掉
- “支持华为66W”却写“需搭配原装线”——**99%是虚假宣传**。
- “兼容所有笔记本”但不标PD 3.1——**戴尔XPS 9500无法开机**。
- “体积缩小70%”对比对象是古董笔记本电源——**文字游戏**。
八、未来半年值得观望的技术
UFCS融合快充与240W PD 3.1
国内四大厂商联合推的UFCS已落地荣耀Magic5 Pro,**第三方头即将上市**;同时拯救者2024款游戏本将标配140W USB-C,**氮化镓进入200W时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