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电力供需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2016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约5.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增速较2015年回升4.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用电增速由负转正**成为最大亮点,黑色、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行业复产带动明显;第三产业与居民生活用电则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新兴负荷开始显现。

电力改革影响有哪些?
2016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配套文件全部落地,改革正式进入实操阶段。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 **发电侧竞价上网**:云南、贵州等15个省级试点启动月度竞价,平均上网电价下降0.03~0.08元/千瓦时,煤电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 **售电侧放开**:全国注册成立的售电公司超过3000家,广东首批月度竞价成交电量突破40亿千瓦时,**用户侧平均降价6.7厘/千瓦时**。
- **增量配电试点**:首批105个试点项目公布,社会资本首次获准投资配电网,打破电网企业“统购统销”模式。
- **交易中心相对独立**:北京、广州两大国家级交易中心挂牌,33个省级交易中心组建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由2015年的14%提升至19%**。
煤电产能过剩有多严重?
2016年火电利用小时数仅4165小时,连续第二年低于4500小时警戒线。全年新增煤电装机约5000万千瓦,但**核准未建项目高达1.2亿千瓦**。国家能源局9月紧急叫停15省共1.1亿千瓦违规项目,并发布煤电“三个一批”(取消、缓核、缓建)名单。煤电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80%,**华能、大唐等五大发电集团利润同比下滑三成以上**。
可再生能源遭遇哪些瓶颈?
尽管风光装机继续领跑全球,但**弃风、弃光率分别达到17%和10%**。甘肃、新疆弃风率甚至超过40%,原因在于:
- 外送通道不足:哈密南—郑州等特高压线路负荷率仅60%,**跨省输电壁垒**导致富余电力无法消纳。
- 补贴拖欠:全年可再生能源附加缺口累计550亿元,光伏企业平均回款周期延长至18个月。
- 成本下降与电价调整不同步:光伏组件价格一年下跌30%,但三类资源区标杆电价仅下调0.02~0.05元/千瓦时,**IRR(内部收益率)下滑2~3个百分点**。
电网投资重点转向哪里?
国家电网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77亿元,**特高压与配电网“两端发力”**:
- 特高压:锡盟—泰州、上海庙—山东等“四交五直”工程核准开工,**新增输电能力超过5000万千瓦**。
- 配电网:北京、上海等10个重点城市开展世界一流配电网建设,**智能化开关、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提升至90%**。
电改对工商业用户意味着什么?
以江苏某年用电量1亿千瓦时的纺织企业为例:

改革前:执行目录电价0.75元/千瓦时,年电费7500万元。
改革后:通过售电公司代理参与月度竞价,成交电价0.685元/千瓦时,**年节省电费650万元**。
附加收益:参与需求响应每千瓦时可获补贴0.3元,**夏季削峰1万千瓦可额外获利30万元**。
未来三年行业走向如何预判?
1. **煤电定位转向调峰**:灵活性改造将成为硬任务,2020年前完成2.2亿千瓦机组改造。
2. **分布式能源爆发**:2017年起光伏“领跑者”基地全面采用竞价模式,**工商业屋顶分布式IRR有望回升至12%以上**。

3. **现货市场试点启动**:广东、浙江等8个地区将开展日前、日内交易,**电价波动区间可能扩大至±20%**。
4. **增量配电混改落地**: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持股比例将降至50%以下,**社会资本可获取保底8%的配电收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