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到底卖给了谁?——下游应用全景图
- **智能手机**:占据出货量60%以上,多摄、潜望、TOF 仍在升级,单机镜头数量从3颗向5颗迈进。 - **车载摄像头**:ADAS 渗透率从2022年的35%提升到2025年的65%,每辆车平均镜头数将由3颗增至8颗。 - **AR/VR**:2023年全球出货约1100万台,苹果Vision Pro带动新一轮光学规格军备竞赛。 - **安防监控**:高清化、超高清化持续,4K/8K 镜头需求年复合增速超过20%。 - **工业与医疗**:机器视觉、内窥镜、光刻机镜头单价高、毛利高,但认证周期长,壁垒最深。 ---产业链怎么分蛋糕?——从玻璃到模组的利润地图
1. **上游材料** - 光学玻璃:日本HOYA、德国SCHOTT垄断高折射率配方,国内舜宇、联创通过并购切入。 - 塑胶非球面:瑞声、大立光自研模具,良率决定成本。 2. **中游设计与制造** - **设计**:CODE V、Zemax 软件授权费高,算法工程师年薪50万起步。 - **冷加工**:研磨、抛光设备被日本光驰、韩国DMS把持,单台售价超300万元。 - **镀膜**:多层增透膜、红外截止膜决定成像质量,一台镀膜机月产能仅2万片。 3. **下游模组封装** - **AA主动对准**:决定光轴精度,舜宇、欧菲光良率已做到95%以上。 - **测试**:MTF、杂光、温漂测试设备单价百万级,认证周期3-6个月。 ---技术壁垒有多高?——三大核心指标决定生死
- **解析力**:手机主摄已卷到200MP,车载前视镜头要求识别150米外行人,MTF50>80 lp/mm。 - **畸变控制**:广角安防镜头TV畸变需<1%,算法后期无法完全矫正。 - **温漂补偿**:车载镜头-40℃~85℃环境下焦点偏移<5μm,需玻塑混合结构+主动调焦。 ---谁在做老大?——全球竞争格局与国产替代节奏
| 梯队 | 代表企业 | 核心优势 | 市占率 | |---|---|---|---| | 第一梯队 | 大立光、舜宇 | 模具自制、客户绑定苹果、华为 | 手机镜头全球前三 | | 第二梯队 | 玉晶光、世高光 | 韩系客户稳固、车载布局早 | 车载镜头前五 | | 第三梯队 | 联创电子、欧菲光 | 成本优势、快速扩产 | 安防/中低端手机 | **国产替代机会**: - 玻璃非球面镜片:联创突破8P手机镜头,2024年向三星批量供货。 - 车载镜头:舜宇2023年出货8000万颗,全球份额28%,首次超越日本关东辰美。 ---未来五年增量在哪?——三大场景打开十倍空间
1. **车载激光雷达光学组件** - 转镜、棱镜、窗口片单价是传统镜头的5-10倍,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5亿元。 2. **AR光波导镜片** - 苹果、Meta采用衍射光波导方案,单片价值量超200美元,2027年需求将破亿片。 3. **半导体光刻镜头** - 上海微电子28nm DUV光刻机镜头组国产化率仅10%,替代空间巨大,单套售价超3000万元。 ---投资避坑指南——三个关键问题必须问
- **客户集中度是否过高?** 欧菲光失去苹果订单后营收下滑60%,单一客户风险需警惕。 - **扩产节奏是否匹配需求?** 2023年手机镜头产能利用率仅65%,盲目扩产将引发价格战。 - **专利诉讼是否潜伏?** 大立光每年专利诉讼费超1亿元,新进入者需绕开5000+件核心专利。 ---结语:抓住技术拐点,才能分到最大蛋糕
光学镜头行业看似传统,实则每三年一次技术拐点。谁能率先突破**玻塑混合、自由曲面、超表面**三大前沿工艺,谁就能在下一轮应用爆发中占据定价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