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来五年钢铁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未来五年,钢铁行业靠什么继续增长?”——答案藏在绿色低碳、数字化、高端化三条主线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绿色低碳:全球碳中和承诺倒逼钢厂升级,氢冶金、电炉短流程占比将从目前的10%提升至25%以上。
- 数字化:从原料采购到轧钢排产,全流程数字孪生让吨钢能耗再降3%-5%。
- 高端化:汽车板、海工钢、硅钢等高毛利品种需求年复合增速保持在8%左右。
二、钢铁价格还会涨吗?关键看三大变量
“钢铁价格还会涨吗?”——会,但节奏由成本、政策、库存共同决定。
1. 成本端:铁矿石与焦煤的博弈
2024-2025年,淡水河谷、力拓新增铁矿产能约9000万吨,矿价中枢或回落至90-100美元/吨;然而蒙古、俄罗斯焦煤出口受限,焦炭价格易涨难跌,成本支撑仍在。
2. 政策端:产能置换与平控指令
工信部“产量平控”政策延续,粗钢年产量上限锁定在10.2亿吨左右;一旦需求超预期,供需错配将迅速推升价格。
3. 库存端:社会库存与钢厂库存剪刀差
当前五大品种社会库存低于过去五年均值12%,若三季度专项债加速落地,补库行情一触即发。
三、区域市场分化:谁将率先走出低谷?
“哪些区域钢厂最抗跌?”——沿海+沿长江布局的钢企具备绝对优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物流半径短:进口铁矿直达厂区,吨钢物流成本较内陆低80-120元。
- 下游集群密:长三角、珠三角集中了全国60%以上的汽车、家电用钢需求。
- 环保容量大:沿海省份排放指标交易活跃,环保改造摊销成本更低。
四、下游需求拆解:建筑、制造、出口谁更稳?
建筑钢:地产拖累但基建托底
2024年新开工面积预计再降5%,但“三大工程”(保障房、城中村、平急两用)带来额外3000万吨螺纹需求,整体降幅收窄至2%以内。
制造钢:汽车与机械双轮驱动
新能源汽车用高强钢单车用量提升至480公斤,2025年渗透率突破50%,带动汽车板需求年增7%;工程机械出口高景气,耐磨钢订单排产已至2025年一季度。
出口钢:价格优势与贸易壁垒并存
东南亚、中东基建热潮延续,中国热卷FOB报价较日韩低40-50美元/吨;但欧盟CBAM(碳关税)2026年全面实施,高碳排放长材出口将被征收60-90欧元/吨附加成本。
五、钢厂盈利模型:吨钢毛利如何重回500元?
“吨钢毛利何时回到500元?”——需同时满足铁矿≤100美元、焦炭≤2200元、螺纹现货≥3800元。
| 情景 | 铁矿价格 | 焦炭价格 | 螺纹价格 | 吨钢毛利 |
|---|---|---|---|---|
| 悲观 | 120美元 | 2600元 | 3600元 | 180元 |
| 基准 | 100美元 | 2300元 | 3800元 | 420元 |
| 乐观 | 85美元 | 2000元 | 4100元 | 580元 |
六、投资视角:哪些赛道值得提前布局?
- 氢冶金设备:2025年前国内将建成30万吨级氢直接还原示范线,核心喷嘴、耐材需求爆发。
- 高牌号硅钢:800及以上牌号供给缺口超20万吨,吨钢净利可达1500元。
- 废钢加工:中国废钢资源量2027年将达3.2亿吨,加工设备、分拣技术龙头率先受益。
七、风险清单:必须警惕的灰犀牛
“哪些风险可能逆转行业复苏?”——需求塌缩、汇率急升、碳成本激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需求塌缩:若2025年全球制造业PMI跌破45,钢铁需求或一次性下滑5%-7%。
- 汇率急升:人民币兑美元回到6.3以下,出口利润将被抹平。
- 碳成本激增:国内碳价若提前突破200元/吨,长流程钢厂边际成本抬升200-250元/吨。
评论列表